近日,走进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南开中学,崭新的现代化校园格外引人瞩目。这所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按照现代化、一流标杆式学校模式来打造,深受师生和家长们的欢迎。
“以前千方百计把孩子往外送,如今家门口就有名校。”学生家长黎秀英说,今年秋季新学期,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南开系列学校正式开学,意味着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都能实现家门口入学。
得益于三亚市教育局大力实施的“雁领天涯”名师培养工程,包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教师马琳在内的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团队通过培训学习、主题研讨、课堂教学评比等方式,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宽阔的成长空间,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从本地居民到青年教师,他们的获得感,映照出的是三亚基础教育发展的成绩单。
近年来,三亚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加强与教育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努力打造“学在三亚”品牌,在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上下足功夫,不断提高百姓在教育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
A
引育并举 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三亚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优先谋划、积极创新,多举措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作为三亚引进的教育类人才,人大附中三亚学校校长宓奇在办学理念上有着深刻的思考:要将人大附中的办学理念在三亚“移植”后再“萌芽”,还要探索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为学生“量身制定”的特色课程,打开孩子们的兴趣之窗,赋能学校高品质发展。
近年来,三亚借助“一市(县)两校一园”项目,在引进国内名校到三亚合作办学基础上,借助品牌吸引力,面向全国引进了优秀校长13名,骨干教师44名,优秀教师472名,进一步壮大高素质教师队伍。
如何更好引育高层次人才,激活教学创新“一池春水”?三亚的做法是创新“引才”机制,通过实施“银发精英”教育人才引进计划,为教育领域退休的优秀专家提供施展才干的大舞台。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原党委书记、校长于学书从教40余年,任正职校长2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1年,他被引进到三亚市教育研究培训院,积极参与各项教育督导与评估、指导教育教学等工作。
如今,于学书又多了一个身份——三亚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研究与督导组组长。于学书介绍,督导组将定期深入高中学校,开展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制度及试点的落实工作,为加快推进三亚市高中教育整体提质建言献策、督导评估。
截至目前,三亚已引进“银发精英”教育人才52名,在教育督导、科研和教学等不同的岗位引领带动三亚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夯实教育人才基础,三亚既重视‘天边’,也重视‘身边’。”三亚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小冬说,三亚坚持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并重并行,确保教师素质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这是培养好教师的不懈努力——三亚大力实施“雁领天涯”名师培养工程,推进“雁领天涯”名师培养“千人计划”,建构阶梯式名师培养方阵,带动三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依托“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平台载体集聚人才,营造名师名校长与区域内骨干教师校长团队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
这是不遗余力的改革创新——三亚市教育局与三亚市委人才发展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三亚市深化基层教育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从招聘管理、职称评聘等六个方面提出工作措施,激励引导教育人才向基层流动、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输送更多基层一线教育人才;深化教师“区管校聘”,进一步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增强教师队伍内在活力……
B
扩优提质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如今,翻开三亚的教育版图,人大附中三亚学校、上外三亚附中、崖州湾科技城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外国语学校等一批优质教育项目相继落地,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从“输血”到“造血”,从“薄弱校”蜕变为“特色校”,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近年来,在提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同时,三亚通过集团化办学,让优质资源不断辐射下沉,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亚市吉阳区罗蓬小学是一所乡村学校,于2020年4月纳入三亚市第二小学直管,更名为三亚市第二小学罗蓬校区。“通过与集体优秀学校教师结对、外出跟岗学习、交流轮岗等方式,罗蓬校区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升。”罗蓬校区校长孙令震说。
“以前的课堂上,学生积极性不高,整节课没有活力。”罗蓬校区英语教师杨桑说,到核心学校跟班学习、参加“磨课”活动后,她学习并调整教学模式,课堂更加活跃了,“我在备课之前,不仅要研究教学内容,还应该要考虑教学对象,也就是所谓的‘备学生’,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吃饱’‘吃好’。”
为继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三亚在此前集团化办学管理模式上进行改革,目前组建8个市级“紧凑型”教育集团,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帮助薄弱学校找到适合自身特色的办学模式和发展方向。
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孩子,三亚的探索不止于此。
2022年底,一则消息令三亚教育工作者为之振奋——教育部公布第二批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名单,三亚位列其中。三亚将以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为契机,不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玩航模、学游泳、练声乐……今年暑假,一系列有趣的课程被“送”到了三亚市吉阳区中廖小学。“这里有我最喜欢的科学课,这个暑期过得很充实。”中廖小学学生吉嘉恒说。
三亚探索假期托管服务多年,“官方”带娃日渐获得认可。今年,三亚将目光转向乡村地区,在多个乡村学校尝试开展暑期托管服务,让繁忙的家长安心省心。
对于大茅村村民周琼海来说,动辄上百元一节的舞蹈培训课,对家里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好在学校暑期开设免费的舞蹈班,圆了孩子学舞蹈的梦。”
三亚市教育局副局长侯雪华介绍,今年7月,三亚启动2023年暑期托管服务工作,全市共开设23个暑期托管校区,吸引4800余名学生参加暑期托管服务。部分乡村托管校区结合实际,开展涵盖音乐、绘画、书法、球类运动等拓展性课程,为乡村孩子解锁了暑期新模式。
C
聚焦民生关切 不断提高教育获得感
开学首日,三亚市吉阳区河东小学的学生们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教室内安装了两台新空调。“以前,尽管教室都安装了吊扇,但降温效果并不理想。一碰到高温天气,教室还是很闷热,一节课下来满头大汗,影响学习效率。”河东小学六年级学生赵明晴说,现在有了空调,教室里格外凉快,同学们自带的扇子、小风扇可以“下岗”了,大家都能集中精力听课。
为学生提供更舒适的学习环境,是家长、学校和教育部门共同的期盼。为此,三亚积极推进公办中小学校空调配置项目,截至目前,全市138所公办学校实现空调全覆盖,有效改善课堂教学环境。
教室里不仅更清凉,还更柔亮了。在三亚市吉阳区干沟小学,经过一个暑期的改造升级,学校里的教室灯光升级改造工作已经完成。新安装的LED专业护眼灯,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用眼环境。
如何保证孩子的午餐、午休质量,让不少家长犯愁。“这学期开始,放学后我就在学校吃饭、午休,学校的饭菜真香!”9月8日11时40分许,看着课桌上摆放好餐食,三亚市第二小学二年级学生陈晶晶洗完手后,迫不及待开始享用午餐。
三亚市第二小学校长王迎春介绍,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配餐的监管,学校组织家长代表到配餐公司进行实地参观,同时学校建立午餐监管记录台账,配餐公司提供的食品都会留样,且学生每日午餐均由一名老师陪餐,确保孩子们在学校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
截至9月1日,三亚义务教育阶段共有119所中小学开展了午餐午休服务,解决了43219名学生的校内午餐午休需求。三亚市教育局还将继续深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潜力,2023年底,将午餐午休服务逐步覆盖至所有有条件的农村学校,进一步缓解家长接送难的问题。
三亚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杜井冈表示,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资源配置、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关键领域,深入实施三亚市教育设施三年攻坚行动,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推动三亚市基础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策划/撰文 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