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余佳琪 黄媛艳
一件专利授权,从传统的600天至1000天缩短到了50天至90天。这得益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以下简称科技城)在全国首创的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五合一”综合管理体制。
该体制率先在全国推动区域五类知识产权保护由“散”向“合”转变,实现“一个部门集中管理、一支队伍综合执法、一个平台统筹服务”的改革目标,入选我省1月6日发布的海南自贸港新一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知识产权保护驶入“快车道”
“我们申请了21项专利,现在已经有19项获得授权,最快的专利申请40天就得到了授权。”日前,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志伟说,三亚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制度创新有效助力种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据了解,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科技城在全国率先实现区域五类知识产权国家级、国际级功能性平台的物理聚集,并配套研究制定出台《建设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的若干扶持措施》做好制度保障。
科技城有关负责人表示,五类知识产权保护逐步由“散”向“合”转变,有效打通了国家一级事权间的快速通道,“五合一”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符合国际知识产权管理的通行惯例和发展趋势,有利于提升知识产权管理和执法绩效,这也标志着我省知识产权保护驶入“快车道”。
知识产权服务精准高效
三亚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累计接收专利预审案件1173件,海南自由贸易港农业植物新品种审协中心完成了3400件新品种权申请受理和初步审查任务,2023年完成量占全国申请量的1/4……
知识产权业务量的快速增长,背后离不开由科技城打造的海南自贸港特色“知小二”服务团队的有力支撑。该团队采用“前端服务,后端支撑,交互促进”模式,打造知识产权“五合一”专项人才队伍。
“我们通过提供专业的预审、纠纷调解、侵权判定等服务,集聚多方资源发挥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效能,更好服务创新主体开展科研创新和成果保护。”“知小二”团队成员朱奕霞透露,团队全员持有预审员上岗证,涵盖海洋、生物、法律等多领域的知识产权人才,是一支“技术+司法”双证合一的专利预审员团队,目前已向40余家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提供50多次知识产权上门服务。
为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科技城还汇聚三亚8部门和3市县的执法力量,探索建设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联络员+专业辅助管理员”的联动机制,建立了科技城五类知识产权跨区域、跨领域、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联动保护机制,整合分散在不同执法大队的五类知识产权执法力量形成一支队伍开展联合执法,进一步加强植物新品种权事前保护、事中监管及事后保护联动。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逐步构建
“我们引入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NP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对16个主要作物和植物进行成分测定,对9种粮食作物和热带水果类经济作物的品种真实性鉴定出具司法鉴定报告。”崖州湾分子检测鉴定中心检测室主任黄琼透露,给种子贴上“身份证”(DNA指纹),能有效推进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当前,科技城着力加强知识产权能力建设,以推动三亚崖州湾知识产权特区建设为抓手,提供知识产权获权、用权、管权、维权等知识产权全链条政务服务,衔接“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外延集聚知识产权检索、代理、交易、培训等知识产权第三方专业服务。
“通过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有效缩短植物新品种权的测试周期,让创新成果受到尊重,让创造活力迸发涌现。”科技城有关负责人说。
(本报三亚1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