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记者 邱江华
这两年,食品界刮起了一股热风——“农科牌”美食日渐走红。
浏览多个社交购物平台,可以发现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燕麦片、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巧克力、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土豆片、东北农业大学的红肠……这些由高校或科研院所研发的,看上去有些平平无奇的食品,正以惊人之势“出圈”。
当科研产品从实验室走上老百姓餐桌,人们感受到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这些“农科牌”美食,究竟有何特殊之处?从田间到舌尖,它们经历了一场怎样的科技之旅?
“跨界”生巧:
推出两月销售额即破百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生巧,成了巧克力产品中的“明星”。许多人喜欢它的口感,如芝士蛋糕般香甜绵软,入口即化,唇齿留香,让人回味无穷,难以抗拒。
普莱赞生巧,这款由国家重要热带作物研究工程技术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热科院香饮所)联合研制的巧克力美食,近几年火速走红消费市场。
海南兴科热带作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宁介绍,普莱赞生巧于2022年7月底正式推出后,仅两个月单品销售额就突破百万,多次荣登各大电商平台巧克力热销榜和好评榜,目前月销售量稳定在8万盒至10万盒,2023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
因部分原料为海南可可豆,因而普莱赞生巧具有海南可可的独特风味——柔软、悠长、细腻,有丰富的层次感。许多人品尝它,只为入口那一瞬间的满足和愉悦,殊不知,这款产品成功的背后,是科研人员长达近70年的接续奋斗。
可可种子富含可可脂、可可碱、多酚、类黄酮等活性成分,是制作巧克力、功能饮料、糖果糕点的重要原料。20世纪50年代,我国科研人员开始在万宁兴隆华侨农场摸索种植可可,逐步掌握了可可的生长习性、对气候环境的要求,以及基本的大田管理技术,随后选育出我国第一个具有知识产权的可可丰产抗寒品种“热引4号”。
以良种为基础,中国热科院香饮所科研团队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用海南本地产出的优质可可豆,开发出多款巧克力“跨界”产品。
“普莱赞生巧已推出原味、抹茶味、榴莲味和益生菌味。”苏宁说,针对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他们还提供了多种选择,“比如黑巧,我们一开始做的是可可含量达70%的产品,后来根据消费者的反馈不断调整,陆续推出了可可含量60%、75%、88%、100%四个类别,以满足人们对甜度的不同需求,目前来看市场反响不错”。
丝滑咖啡:
还原兴隆咖啡的香气口感
与普莱赞生巧同出一“家”,普莱赞咖啡,目前也是各大电商平台的销售“爆款”。
在茂密的热带雨林里,一只粉色的长臂猿自由穿梭,充满激情和浪漫色彩的画面,传递出一种悠闲惬意的视觉感受——这是普莱赞咖啡的特色包装。
“这款咖啡的原材料是万宁兴隆罗布斯塔咖啡豆,主要销售对象为年轻的办公室白领,因而我们在包装上尤为用心。针对消费细分市场,我们对品牌的营销和包装更加年轻化。”苏宁表示。
在国内一个大型电商平台,海南日报记者搜索发现,不少消费者对这款咖啡的评价是“口感丝滑”“味道香浓”。苏宁说,这款咖啡之所以备受消费者称赞,是因为科研人员利用超微研磨技术,加入超微咖啡粉,还原了兴隆咖啡多层次的香气和口感。
兴隆咖啡,是海南咖啡的一张名片,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于2021年入选首批中国100个受欧盟保护地理标志产品。兴隆咖啡为啥好喝?这与兴隆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
兴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交界处的北纬18°,当地土壤富硒。兴隆咖啡属于中粒种罗布斯塔品系,香浓滑口、风味独特,绿原酸含量位居世界前列。
兴隆咖啡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其独特的加工工艺,当地华侨通过不断摸索掌握了一种加工工艺——在咖啡豆炒制过程中加入牛油和砂糖,这样咖啡即便不加糖和奶,味道依旧醇厚,冲泡出的咖啡香气四溢,令人垂涎。
苏宁说,为了从原产地把控兴隆咖啡的品质,中国热科院香饮所选派专家从种苗繁育、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实现标准化种植管理。
“在咖啡加工方面,我们结合新的消费趋势,由原来用焦糖、牛油进行深度烘焙,到现在尝试浅烘、中深度烘焙,并做到零添加,让兴隆咖啡更原汁原味、更绿色。”苏宁说,目前公司已推出冻干兴隆咖啡、挂耳咖啡、可可咖啡等30余种咖啡产品。
木薯美食:
脆中带糯,样式很多
在大众的认知里,木薯是粗粮,是饲料,是工业原料,总之它与美食是有段距离的。但经过科研人员的巧手加工,木薯也能摇身一变成为饼干、月饼、蛋糕、罐头……这些木薯美食既有“颜值”,又散发着淡淡的木薯香味,令人大开眼界。
“我们累计开发了100余种木薯吃法,比如木薯煎饼、木薯糖水、木薯年糕等,其中创新研发的木薯蛋糕、木薯月饼、木薯饼干等,备受欢迎,经常将其作为伴手礼送给外国的朋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热科院品资所)研究员黄洁介绍。
说起木薯,大多数人不知道,它实际上是一种有历史的“进口食品”——19世纪20年代从热带美洲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木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能源作物,在它的故乡巴西被称为“食谱之根,生命之根”。2011年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编撰出版的《中国木薯食谱》,是国内外首部木薯食谱,填补了国际上木薯食品无文无谱的空白。
作为《中国木薯食谱》编撰者之一,黄洁对木薯食用方式研究颇深。他说,海南老一辈人喜欢吃煮木薯:在水中加少许盐,使木薯飘出一种单纯的香味,细细咀嚼,能吃出泥土和阳光的味道;讲究一点的家庭会用热油将拍烂的蒜头爆香,再加盐和水将木薯煮熟,让木薯香和蒜香混合,层次更为丰富。
相对复杂些的木薯食品是煎木薯饼。先将新鲜木薯剥皮打成蓉,加葱花拌匀,用盐调味,再揉搓成圆饼。然后把锅烧热,均匀地洒点油,放入木薯面饼,用锅铲压至厚度约半厘米,小火煎至双面金黄,一份煎木薯饼便可以出锅了。刚做好的煎木薯饼,散发着诱人的葱焦香,咬上一口,脆中带糯、韧而绵滑。
“木薯富含膳食纤维,具备低糖、高能等优点,很适合养生人士吃,作皮作馅都适宜。”黄洁说,在木薯月饼中,木薯蓉充当了饼馅的角色,在木薯蛋挞和木薯水晶饺中,木薯蓉又充当了皮的角色。不论是作馅还是作皮,木薯独特的清香味都会停留在食物上,带给人美味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