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余佳琪
又到一年开学季,还沉浸在过年喜悦气氛中的孩子们,一头扎进商店里,用压岁钱开启“买买买”模式,许多文具店里挤满了前来选购文具等开学物品的孩子。
在多数人看来,孩子花钱买文具是为了促进学业,无可厚非。但记者近日发现,即便是买文具,也存在盲目消费、跟风消费、过度消费等问题。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采访。
现象 一些学生喜欢为“情感价值”买单
记者近日在海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附近几家文具店看到,琳琅满目的文具架前,许多孩子正在选购“酷乐米”“玉桂狗”“奥特曼”等动漫联名文具。据商家介绍,开学前,前来选购文具的学生非常多。店内的“新型文具”“盲盒文具”、动漫联名文具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销量非常好。
记者发现,一些孩子被这些“盲盒文具”“玩具式文具”的漂亮外观所吸引,没有考虑其实用性就花费数百元购买,存在盲目消费、跟风消费、过度消费等情况。一些家长对此充满担忧:“孩子购买开学物品时不太理性,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家庭经济能力。”
当压岁钱遇到开学季,一些学生除了购买文具等开学用品外,还将更多目光投向一些价格不菲的“新鲜玩意”。
我省初一学生小陈平时很喜欢一种学生制服,年后是她“买买买”的高峰期。“一些制服价格较贵,我平时的零花钱根本买不了。过年时,我拿到了近1万元压岁钱,就一下子就买了3套。”小陈说。
海口初中语文教师黄宝琳曾听到一些学生在讨论如何“购买游戏‘皮肤’”。她告诉记者,一些学生闲暇之余喜欢玩“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原神”等游戏,有些人甚至会攀比谁在游戏中花的钱最多。过年期间,正是这些孩子给游戏充值的高峰期。
“现在,一些学生更喜欢为兴趣爱好买单。”海南华侨中学高一语文教师杨本科发现,一些喜欢“二次元”文化的学生,会花钱请别人画漫画,一些“军事迷”喜欢花钱购买军事模型。
据了解,许多青少年重视自身情绪与个性化表达,重视商品的“情感价值”超过“使用价值”。一些在父母眼中“买这个有什么用”“买这个能用几次”的商品,能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有专家分析,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青少年适度为兴趣消费无可厚非,但如果因此引发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不良消费问题,则需要正视和引导。
隐忧 电子支付,让一些学生感觉付款很“轻松”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支付方式逐渐被新型支付方式所取代。近年来,在电子支付普及的大背景下,少年、儿童也加入了电子支付主力军行列。
“如今,学生使用现金的频率比以往有所减少,不少家长会以电子支付的方式给孩子零用钱。过年期间,许多家庭给孩子压岁钱的时候,会直接用电子红包替代现金红包。”杨本科说,一些学生感觉刷手机付款特别“轻松”,难以掌握消费尺度,也难以形成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
“过年期间,一些学生收到上千甚至上万元压岁钱。如果没有科学的消费观引导,对他们而言并不是好事。”杨本科建议,家长不要一次性给孩子太多压岁钱,尽量给孩子现金红包,这样更有利于监督他们的日常消费。
现在,很多“10后”理解的“买东西”,就是大人掏出手机刷一下,钱就付出去了。杨本科认为,在电子支付的背景下,让孩子认识“钱”为何物,懂得如何理性花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不是小事。不正确使用电子支付,只会助长部分学生盲目消费的不良风气。
破解 家校携手,培养孩子正确消费观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
在海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李惠君看来,首先,家长要引导孩子认识金钱是什么、能做什么,认识货币的购买能力等,比如,用十元钱能买到什么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带孩子去超市、菜市场实地了解物价,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孩子对金钱的认知。与此同时,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赚钱是不容易的,可以带孩子到一些工作场合了解金钱需要辛苦工作才能获取。
其次,家长要让孩子有一定的金钱支配权。例如,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让孩子对部分压岁钱进行自由支配。在此过程中,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分配这笔钱,“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李惠君说,家长要引导孩子了解必要消费和非必要消费的区别,学会货比三家“聪明消费”,学会有节制地消费。
最后,家长要教会孩子重要的消费观——“钱为我所用,不为钱所累”,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家庭中的消费教育不可缺少。与此同时,学校也应大力推动消费教育进课堂。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黄宝琳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相关教学,避免学生过度消费、攀比消费等。她会通过视频展示、课堂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学习正确的消费观念。
“现在,很多新式课堂都走进了校园,比如‘反诈小课堂’‘法治课堂’等。为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和老师也应积极进行消费教育实践与探索,让更多消费教育走进课堂中。”杨本科说。
小贴士
在生活场景中
培养财商
培养孩子的财商应该从多大开始?国内首批CFP国际金融理财师、嘉实财富广州第五财富中心总经理李蓉认为,“孩子3岁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5岁至7岁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至11岁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
李蓉认为,财商不是一天能培养出来的,也不需要专门去报班学习,生活中很多场景都是培养孩子感知、驾驭财富的机会。“压岁钱可能是孩子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大额财富’,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和孩子深入聊一聊拥有财富的感受,探讨应该如何对待和处理这笔财富,建立正确的消费观。有些家庭会教孩子记账,记录下哪些长辈给的压岁钱,并拿出部分资金给长辈回赠礼物,让孩子学会感恩;有些家庭会和孩子制订压岁钱计划,多少钱用于消费,多少钱用于储蓄,多少钱用于投资等。”(徐珊珊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