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高懿
“毫不夸张地说,只需一眼,我们就能看透凤梨的‘心’。”近日,走进位于澄迈县老城镇的海南菠萝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分拣车间内,该公司总经理鲍骏文看着眼前的5条凤梨智能化分选线自豪地说。
一秒检测一颗凤梨,日检测量最高可达50万斤,4小时即可装满一辆长达9米多的大型货车,日均装满20辆同型号货车,收购价也从每斤2.5元提升至4元,翻了近一番,澄迈凤梨走上“数智化”赛道。
澄迈是我省凤梨的主产区之一,2024年约有2.3万亩凤梨成熟上市,采摘旺季从2月中旬持续到5月中旬,总产值达4亿元。但一直以来,澄迈县的凤梨产业发展存在生产管理难度大、管理手段乏力、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难以承接中高端销售平台的订单,导致凤梨增值潜力不足。另外,仅依靠敲打、手掂、目测等传统的人工筛选方式,很难分辨出高品质凤梨,导致好产品难卖到好价钱。
“丰产不一定意味着丰收,价格不稳定,有时候丰产反而减收,所以我们一直在寻求突破。”澄迈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产业转型发生在2023年。
随着一台仪器的到来,澄迈凤梨产业在“数智化”力量的加持下,一条集“采收—加工—仓储—销售”等一体化的收储加工系统逐步形成。
黑色托盘、光滑传输带、密封无损分选区、悬在空中的包装纸箱……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设备,组合成一条长约10米的凤梨智能化分选线,这便是澄迈县针对凤梨行业产业转型,所引进的“秘密武器”。
一颗颗凤梨被工人放在流水线托盘上,排队进入分选设备接受“体检”。在确认完品质后,根据每颗凤梨糖度高低、重量大小等情况,这些凤梨将重新分拣包装。“过去使用传统的选果手法分选,装满一辆9米多长的货车需要15个工人连续工作12个小时,如今只需4小时即可。”鲍骏文说。
在凤梨智能化分选线的数字化中控台,记者看到,按秒为单位的数据不停跳动,可随时查看每一个凤梨的内外在品质数据和入库情况。
“我们就是这样一眼看透凤梨的‘心’。”鲍骏文笑着说,如今水果行业竞争激烈,“无损分选”成为如今行业的主流。
怎样才能看透凤梨“心”的同时,降低损耗率?
“我们制定规范的采摘手法,由手掰式变为刀割式,还在采摘筐内放置两层珍珠棉,减少磕碰。同时,在放入分拣仪器前,需先将凤梨单独放置在黑色果托盘上,确保凤梨在运输过程中不会产生相对运动。”该公司种植采购岗负责人姚必相告诉记者,澄迈于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引入凤梨,想要历久弥新,科学的管理模式必不可缺。
不仅如此,在凤梨包装外部,一张张二维码也给澄迈凤梨在产业化转型的必经之路上,加设了一道“护身符”,做到生产有记录、过程有痕迹、产品可溯源,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有了统一的采摘、分选标准后,对凤梨种植户而言,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凤梨收购价提高了。
“以前不敢多种,就怕卖不出去。如今都是订单式种植,每斤收购价多给1.5元,每亩增收至少6000元,我们的底气很足。”澄迈县凤梨种植大户苗玉刚说,2022年,他加入“种植联盟”,采用“保底预付+分利”模式,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最初的500亩扩大到2000亩。
“现代农业的竞争已由产品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通过数字赋能,实现标准化、数字化,规模化,打造澄迈凤梨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闭环。”澄迈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得益于此,即便是中小型农户,按照成熟的标准,也能种植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产品,相应地也能获得更高收入。
(本报金江4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