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哉,渔家风光!
在盐丁村古盐田里忙碌的盐工。 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南海渔家文化展。 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
潭门渔港。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 海南日报记者 吴心怡

  “江天晚霞,舟横野渡,网晒汀沙。一家老幼无牵挂,恣意喧哗。”元代散曲作家赵显宏以一曲《满庭芳·渔》描摹了夕阳西下渔家的天伦之乐,清新自然,情感温暖明朗。

  琼岛四面环海,自古以来就有耕海牧海的传统。渔港渔村是海南重要的地理名片,承载着海南人浓厚的乡愁记忆,也成了各地游客心之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途经12个滨海市县,串起了多个渔港渔村,包括琼海潭门港与青葛港、澄迈包岸村、临高新盈渔港、昌江沙渔塘社区、儋州盐丁村等。沿着环岛旅游公路一路疾行,咸湿的海风扑面而来,傍晚时分,一轮落日斜照在渔港,渔船闪烁着金光,渔村沐浴着彩霞,独特的渔家风光一览无余。

  盐丁村:

  一半火山,一半海水

  儋州峨蔓镇,以“一半火山,一半海水”的火山海岸之景闻名,环岛旅游公路儋州段经过龙门激浪、五彩湾、情人湾等景点,自然风光引人入胜。而许多游客不知道的是,顺着132乡道行驶,一个名为“盐丁”的渔村也有着独一无二的魅力。

  可以说,盐丁村是一个用火山石“垒”起来的村子——村里有100多间由火山石筑成的老宅,百年风雨侵蚀仍然矗立着;村民用火山石凿成平滑的盐池用以晒盐,又用火山石堆成“盐府”,将晒好的盐储存其中;火山石堆在一起,就成了盐丁村通往海边的路,村民踏着这条路出海航行,又踏着这条路将渔货搬回岸上,如今盐丁村每年渔业总产值达五六百万元。

  “我们村土地不肥,底下都是硬石头,很难种植农作物。”盐丁村党支部书记李贤武介绍,千百年来,盐丁人靠着出海捕鱼和制盐技艺自给自足。如今,“靠海吃海”有了新的注脚,环岛旅游公路带来了各地的游客,人们在盐丁村观潮赶海,感受古法制盐的智慧。

  “盐丁村空气特别好,风景也很独特,我们没有什么行程安排,就是在村里闲逛也很舒服。”来自吉林的何玉珍和家人慢慢悠悠走出“古盐田驿站”,打算在村里走走停停。

  “古盐田驿站”位于盐丁村委会灵番村,是盐丁村最早的民宿,这栋白色的6层小楼有28个房间,每一间都能看到大海。在民宿的庭院里,三角梅盛放,树荫底下,用废弃船板改造的桌椅似乎还镌刻着海的印记,坐在这里喝茶聊天,耳边仿佛有浪花拍打的声音隐隐响起。

  驿站门口搭建了一个船形观景台,在此可以一览盐丁村全貌,也可以看到不远处海浪翻涌的美景。这里还有一个公共厨房,游客赶海或购买鱼虾后可以立刻烧水下锅,抓住食材最新鲜的时刻。

  “环岛旅游公路修建以来,我们村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我们也在抓紧修路修桥。”李贤武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村里正在规划将火山石老宅翻修加固,方便游客参观体验。“未来我们还打算让游客亲自上手,体验古法制盐。”

  自然风光得天独厚,人文历史厚重悠远,但由于相对偏远,以往的盐丁村“藏在深闺无人识”。如今,随着环岛旅游公路儋州段的“出圈”,盐丁村像一颗明珠,“姗姗来迟”地进入游客的视线——“一半火山,一半海水”不只是描述盐丁村的双色风景,也是盐丁村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潭门中心渔港:

  最鲜的鱼上岸,最香的鱼下肚

  在东部,环岛旅游公路经过的琼海潭门中心渔港,又是另一番风情。相比于僻静闲适的盐丁村,潭门中心渔港则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自古以来,潭门人以打鱼为生、以耕海为荣,有上千年的航海捕鱼经验,潭门镇则是一个千年渔港,被称为“南海之门”,渔业是这个小镇从古至今引以为豪的传承。

  如今,随着路网的不断完善,到潭门镇游玩的人也络绎不绝。一大早,来自海口的王海桂一家就已经到达潭门中心海港,他们站在岸边,不断张望,等待着捕鱼归来的渔船。“这个时候来,买到的鱼是最新鲜的,还便宜。”王海桂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人,对于海鲜的品质,她有自己的坚持,“鲜的鱼才好吃,不鲜的鱼还不如不吃。”王海桂笑着说。

  她说的没错,船靠岸时,鱼虾满舱,活蹦乱跳。渔民将一筐又一筐的生鲜提到岸上,大小各异的鱼摆动着尾巴,将来自大海的水珠溅到陆地之上,空气中弥漫着“海的味道”。还没等渔民们将鱼货摆整齐,岸边等着购买的人已经一拥而上,不多时,几大筐鱼就已经被搬空了。

  “抢到一点,回去煲鱼汤。”王海桂从人群中挤出来,向家人展示她的“战利品”,一家人迫不及待地踏上归途,赶着将最新鲜的鱼下锅。

  像王海桂一样沿着环岛旅游公路自驾来到潭门镇的游客不在少数,这条宽阔笔直的公路不仅能带给游客赏心悦目的行驶体验,也方便游客一路疾驰到达目的地,最大限度保留“海的味道”,烹饪出最鲜美的海味。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做海”的渔家文化

  近年来,随着琼海旅游业的发展,来到潭门游玩的游客们“可选项”也多了起来。位于潭门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占地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拥有各类文物藏品9万余件,主要藏品为南海出水文物、历代外销文物、南海历史相关档案资料等,其中珍贵文物有961件(套)。

  在这座博物馆的常设展览中,一个名为“做海”的南海渔家文化展引人注目。“做海”一词来源于海南方言,读作“duo hai”,涵盖造船、备货、捕捞作业、行市易货等所有与海有关的作业活动。在这里,游客可以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渔家文化,感受渔家魅力。

  如果想在潭门住一夜,排港村的民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无所归止”是潭门的“网红民宿”,其负责人符名林跟着父亲出海10年,对大海有很深的感情,决定投身民宿行业后,他将渔村的海洋文化融入建筑中,希望让客人感受到潭门的风情。排港村中,大大小小的民宿,不论是整体风格还是内部设计,都极富海洋特色,展现着独具一格的潭门风采。

  吃最新鲜的,赏最天然的,住最地道的。不论是儋州峨蔓镇盐丁村,还是琼海潭门,抑或是昌江沙渔塘社区、澄迈包岸村、临高新盈中心渔港,沿着环岛旅游公路随机挑选一个渔港渔村,就能体验到海南人靠海吃海的幸福生活。海南人为何如此眷恋海洋?沿途的“海味”就是答案。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海南鲜品·品鲜南海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专题
   第007版:中国新闻
   第008版:中国/世界新闻
   第009版:海南周刊
   第010版:海南环游记·问路
   第011版:海南环游记 游路·寻古揽胜
   第012版:海南环游记 游路·临崖观海
   第013版:海南环游记 游路·湿地物语
   第014版:海南环游记 游路·渔村渔港
   第015版:海南环游记 游路·红潮涌动
   第016版:海南环游记 游路·快进慢游
   第018版:海南环游记 探路·公路文化
   第019版:海南环游记 探路·公路文化
   第020版:海南环游记 探路·公路文化
   第022版:海南环游记 探路·观察
美哉,渔家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