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依港口聚资源,依资源旺产业,依产业兴城市
天津:促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
“美丽滨城”会客厅——滨海新区现代产业展示交流中心展馆
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
扫码查看现场视频报道

  ■ 本报记者 陈蔚林

  满载货物的巨轮,在无人值守的塔桥指挥下轻松停靠,数十台无人驾驶的智能运输机器人在集装箱间自如穿行……不远处,风力发电机叶片缓缓转动,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清洁能源。

  2021年10月正式投产运营以来,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以全新模式引领世界港口智能化升级和低碳发展,让“智慧+零碳”的绿色港口方案从愿景变成现实。

  6月13日,海南日报记者走进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实地探访这座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进而了解天津市,尤其是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在的滨海新区,在推动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

  A

  为码头装上智慧大脑

  登上码头的七彩廊道远眺,绿色的岸桥、五彩的集装箱,与碧海蓝天相映成趣。

  天津依海而建、因港而兴,港口一直是重要战略资源和“硬核”优势。作为“百年老港”,天津港曾是碳排放“大户”,驱之不散的柴油味儿至今停留在许多“老码头人”的记忆里。

  如何实现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打造“零碳码头、低碳港区、低碳港口”?“新码头人”向科技要答案。

  “通过几年探索,我们实现了真正基于AI的智能水平运输管理系统、车路协同的超L4级无人驾驶、‘5G+北斗’融合创新全场景泛在智能以及码头运营全过程零碳排放的全领域深度融合。”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陈培介绍。

  先进的作业工艺,将传统装卸工艺与自动化作业有机结合,使得整个码头高效运转、有序联动——今年4月,韩新海运欧洲线开通即将一周年之际,该公司在“现代南安普敦”轮作业中,以每小时209自然箱的在泊船时效率,再次刷新了世界纪录。

  据统计分析,相较同规模传统集装箱码头,该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作业人员减少60%、集装箱作业倒运环节减少50%、能耗下降17%。并且,在这里,码头装卸设备、水平运输设备、生产辅助设备等全部采用电力驱动,能源消耗百分百来源于“风光储荷一体化”系统,率先实现了能源生产和消耗两侧的二氧化碳“零排放”。

  “为了管好用好丰富的清洁能源,我们搭建了智慧绿色能源系统,打造了新能源管控等四个一体化平台,可视化统筹管理能源数据资源,让能源供应和使用情况看得见、摸得着。”天津港集团公司科工管理部副总经理陈艳萍说,未来,天津港集团将以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港区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努力实现新能源发电项目更高水平的产业化、规模化。

  B

  全新港口经济圈渐渐形成

  今年1月,天津港开通首条直通南美洲“车厘子快线”的新闻很“出圈”。航线的开通,吸引了智利车厘子进口“大户”首衡集团进驻,在东疆综保区设立了天津首衡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走出去、请进来”的步伐不断加快——今年5月,天津港连续开通三条新航线:6日开通直航南美洲东海岸航线,15日开通美国东海岸航线,16日新增直航中美洲航线。新航线的开通,缩短了天津至美洲的货运时间,必将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

  一条条开通加密的航线,不断完善的政策措施,推动天津港逐渐实现“货通全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食品药品、化工原料、机械设备等货物从这里乘船出海;世界各地的矿产品、生鲜果蔬、冷冻肉品等商品也由这里顺畅地进入中国。

  依港口聚资源,依资源旺产业。结合世界港口发展规律可以看到,在港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一个以港口为圆心、以适港产业为半径的全新港口经济圈会渐渐形成。天津港,也不例外——随着《天津市促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等政策相继出台,一大批适港产业蓬勃发展。

  据了解,作为适港产业的主要承载地,滨海新区逐步构建以海洋油气及石油化工、海洋装备制造等为特色的海洋产业发展格局,以海水淡化、高端装备等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成为国家首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与此同时,以北方邮轮市场全面恢复为契机,滨海新区还接续推出了“日出东疆”“向海乐活节”等亲海文旅场景。日渐活跃的邮轮产业吸引了大批游客,也延长了产业链条,让天津告别了“临海不亲海”的历史。

  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单泽峰表示,希望深化与海南的产业对接合作,充分发挥双方在产业、区位、港口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合力推进航空航天、跨境电商、邮轮经济等产业发展,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更多新成效。

  C

  文旅赋能城市美好生活

  高考刚刚结束,天津东疆亲海公园就迎来了游客热潮。沙滩上,孩童赶海拾贝;海风中,青年逐浪而行。

  “天津曾经是京畿的门户,是海防的重镇,是漕运的枢纽,是海盐的生产中心,也是近代工业的摇篮,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为文化遗产的形成、文旅资源的丰富创造了有利条件。”谈起天津尤其是滨海新区的文旅资源,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贺淑荣如数家珍。

  她举例,在滨海新区,有千年古盐田,有大沽口炮台遗址,有世界最高的妈祖像,有全国唯一的航母主题公园,有号称“海上故宫”的国家海洋博物馆……津门的第一缕阳光也洒在位于滨海新区的大神堂渔港,“亲海游”“亲子游”“文化游”等业态十分丰富。

  在天津港集团采访时,记者还了解到,该集团联合天津旅游集团、天津交通集团打造的“天津港工业游”,也是天津唯一具有港口特色的工业游线路。通过这条旅游线路,游客可以参观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鉴赏欧洲葡萄酒企业带来的葡萄酒文化,感受东疆湾沙滩景区的生态绿色旅游新时尚。

  当前,滨海新区以“线下游+线上游”“海上游+陆地游”等方式把文旅资源串联起来,打造了春夏秋冬“永不落幕”的文旅消费场景。在此基础上,还探索发展低空游,让游客乘坐直升机来饱览海河交汇的奇特风貌,领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绿色风采。

  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滨海新区的图、文、博、美等文化场馆一应俱全。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市民和游客既可以到文化场馆接受熏陶,也可以到东疆亲海公园守望日出,还可以到惠风溪公园、甘露溪公园等露营野餐、亲近自然。

  “相信有这样的自然禀赋、人文底蕴,再有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加持,我们一定能在文旅赋能城市美好生活、促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方面绘出新的蓝图、取得新的进步。”贺淑荣说。

  (本报天津6月13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取经京津冀——关注海南省党政代表团赴京津冀考察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儋洋新篇章
   第007版:新海垦
   第008版:中国新闻
   第009版:中国新闻
   第010版:世界新闻
   第011版:文化周刊
   第012版:文化周刊
   第013版:文化周刊
   第014版:文化周刊
   第015版:广告
   第016版:广告
天津:促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
在海河,感受“津”夜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