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璇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积极支持企业家专注创新发展”。去年,我国持续保持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国地位,全社会研发投入76%由企业贡献,全国多地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能力,牵头联动全过程创新链条,发挥创新节点核心作用,吸引创新资源深度聚集,推动创新政策精准滴灌,才能全面推进我国科技现代化和科技强国建设。
企业是颠覆前沿技术的策源主体。相比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是获取市场信号最前沿阵地,也是创新需求最灵敏细胞,更是技术供给最快捷元素,企业要提前参与和广泛介入,遴选高创新价值技术路径,责无旁贷承担起颠覆前沿技术的“策划人”和“起源者”角色。科技领军型企业要常态参与重大科技战略和项目决策,建立企业专家与政府之间的畅通对话、获取信息和定期咨询机制。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亟待攻克的问题,在发布揭榜挂帅“榜单”、实施方案编制、技术规划指南、可行研究路径、项目初期评审等环节中提高企业家和企业技术专家的人员比例,卓有成效提高决策话语权重。鼓励支持企业构建技术智库系统,加强策源方向指导,提升战略规划能力,预测科技风险安全,让企业真正勇立科技前线,扛起市场风向的大旗、吹响攻占技术堡垒的号角。
企业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主体。科学赋能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系统构建“科技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攻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梯度培育体系。科技领军型企业要率先组建“企业牵头+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大科学研究平台”的任务型高能级创新联合体,聚焦国家战略必争领域的重大问题,主攻基础研究技术,发挥现代产业链的主导牵引作用,目标成为世界一流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要建立“企业牵头+新型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的体系化高水平创新联盟,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打通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化通道,发挥现代产业体系中的示范融合作用,目标成为世界“灯塔工厂”。专精特新企业要充分整合各类产业孵化器的助推功能,专攻产业链盲点和转型升级堵点,实现全过程创新链产业化支撑,突飞猛进培育未来产业的新技术增长点,目标成为隐形冠军企业。广大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要利用各类创新资源,实现更高效率、更高能力、更优成本、更高质量的转型升级,构建关键核心技术的规模化应用,织牢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基础保障网络,目标向更高层级的创新型企业迈进。
企业是重大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企业常被视为生产经营主体而忽略创新决策主体地位。只有赋予企业创新决策权,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的“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首先,强化企业研发投入主体作用。政府和社会资本要以企业专注方向、创新行为和成果产出为衡量标准,前瞻指引并分步骤、分阶段进行多元投入,赋予企业更多资金调配权和成果所有权。其次,强化企业研发组织主体作用。“楼上创新、楼下创业”“沿途下蛋”等发展模式,是以企业为组织主体、各类创新单位汇聚的新型耦合创新机制。它使企业牵起了创新“牛鼻子”,探索出“企业提问、共同答题、企业验收”的良性生态系统,使企业的研究行为统筹兼顾匹配经济发展需求和自身提升两大目标。最后,强化企业成果转化主体作用。探索先用后转、无偿先转、专利开放等先立后破机制,优化企业技术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的使用处置、利益分配和风险控制等落地赋权机制,加速推进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研究成果在企业势如破竹地转化。
企业是创新高端要素的聚合主体。人才资源、金融匹配、数据支撑和国际合作体系是创新高端要素,也是较难流向企业的稀缺短板资源。一要让企业成为“高精尖缺”人才的集聚地。推动企业设立战略科学家、科技特派员、基础技术研究员等岗位,形成企业家与技术专家相互促进、企业高端技术人才与大学教授相互流动的循环机制,让企业和大学联合成为应用技术和工程科技人才的重要培育基地,让更多有情怀的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扎根企业成为“绣花匠”。二要让企业成为多元资金的融合地。对企业投入薄弱的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原创场景等环节,灵活运用财政资金、天使融资、股权收益等直接融资方式和公益众筹、企业联合、保险补偿等间接融资方式,引导优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补阙挂漏,为企业共建核心技术的“资金池”。三要让企业成为产业数字化的应用地。支持企业建立产业数字化平台和相关标准体系,共享数据应用场景的方向源和分析库,综合提高企业数字驱动创新能力,建立企业科技数据“云联动”机制。四要让企业成为全球科技合作推广地。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联盟,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国际创新网络建设,加快与国际规则、管理、制度衔接的全方位突破,加强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形成引领国际创新的中国企业“智造风”。【作者系中共深圳市光明区委党校副校长,本文系2023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后期资助课题(ZK0420240104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