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共琼崖地方组织开路者陈公培、鲁易、罗汉
留法赴琼探路革命
中共琼崖一大会址。 本报记者 张茂 摄
陈公培(吴明)。 资料图
罗汉。 资料图
鲁易留苏时的照片。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委党史研究室 提供

  ■ 赖永生

  留法勤工俭学在五四运动后的1919年至1920年间达到高潮,全国各地共有1600余人赴法国勤工俭学。他们当中有一批是五四运动的骨干和积极分子,到法国后,便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经验,组织革命团体,积极领导勤工俭学学生和华工开展革命斗争。

  在这些人当中就有后来回国,受党组织派遣到琼崖开展革命工作的陈公培(又名吴明)、鲁易和罗汉。

  A

  留法期间 争取“生存权、求学权”

  1921年2月,陈公培、鲁易、罗汉和李立三、王若飞、赵世炎、任卓宣、熊自难等8人,发起成立劳动学会。同年2月28日,在巴黎附近蒙达尼公学补习的蔡和森等,发起为争取“生存权、求学权”的“求学运动”,要求中国驻法公使馆给学生发津贴,以使学生摆脱终日做工、无法学习的状况。学生们的游行请愿活动,受到了法国警察的镇压。陈公培、鲁易、罗汉等劳动学会成员立即发表了一个联名宣言,抗议中国公使陈箓勾结法国警察镇压学生,号召勤工俭学学生团结一致,维护整体利益。

  由于劳动学会在留法学生中的影响扩大,陈延年、陈乔年、刘伯坚、刘伯庄、熊雄等一批活跃分子也加入进来,李立三便与陈公培、鲁易、罗汉等商议,决定将劳动学会改名为勤工俭学会,作为团结全体赴法学生的团体,并在介绍职业及生活方面开展互帮互助活动。

  为争取“生存权、求学权”,李立三、赵世炎、陈公培、鲁易、罗汉等勤工俭学会成员,主动与蔡和森、向警予等为首的旅法新民学会,李维汉、李富春等为首的工学世界社联系,联合发动了争回里昂中法大学运动。运动受到了法国武装警察的镇压,陈公培、鲁易、罗汉等104人被拘捕。10月14日,中法两国反动当局以“过激党”“宣传共产主义”的罪名,将这104名勤工俭学学生强行遣送回国。争回里昂中法大学运动虽然遭到失败,但它却显示出中国青年学生不怕军阀统治、不受洋人欺侮、力争掌握自己命运的宏大气魄。它使广大勤工俭学学生的政治觉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增强了他们的团结力和组织力,使很多青年学生从此走上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路。

  留在法国的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王若飞、陈延年等,后来创建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领导勤工俭学学生继续开展斗争;被迫回国的蔡和森、李立三、陈毅、陈公培、鲁易、罗汉等则积极投身到国内的革命洪流之中。

  B

  被遣回国 投身琼崖革命宣传

  1921年11月,被遣返回国的勤工俭学学生在香港登岸。对今后的行动,大家约定:由陈公培(104人中唯一的中共党员)领着李立三、蔡和森去上海寻找陈独秀,鲁易、罗汉等在广州等候,一俟他们与国内的党组织接上关系,便回来召集大家一起投入革命斗争。

  1921年底至1922年秋,青年团员罗汉、鲁易和共产党员陈公培受党组织派遣,先后来到海南岛,开展革命工作。他们到琼后,在琼山、海口、琼东等地学校以教书掩护地下工作,很快同已在琼崖的共产党员毛孟屏和琼崖先进分子徐成章、徐天柄、王器民、王大鹏等结合起来,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党团员,领导开展工人运动,创办农工学校培养革命人才,为琼崖中共党组织的建立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他们以学校、报刊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为琼崖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在思想上作了准备。陈公培、罗汉、鲁易分别到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今琼台师范学院)、琼山中学等府海地区学校,深入到青年学生中去,和学生们交朋友,向学生们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思想,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

  陈公培、鲁易、罗汉积极参与编辑由徐成章、冯平、王器民等人于1920年在海口筹办的《琼岛日报》和《琼崖旬报》,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罗汉、鲁易皆担任过《琼崖旬报》的主编。他们以《琼崖旬报》为阵地,积极介绍“新潮流的文化”、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欧洲社会主义学说”,“鼓吹革命,反对封建,反对土豪欺凌贫苦百姓,宣传破除迷信,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琼崖旬报》坚持了将近3年,后由于军阀邓本殷的查禁而停刊,但却在群众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他们还和琼崖的先进分子徐成章、徐天柄、王器民、王大鹏等,在海口等地举办书报巡回阅览社,把革命书刊送到广大群众中去;在嘉积镇建立文化书局和开办平民书店,经销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其他进步思想的书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和新文化的宣传。正是在他们的积极工作下,许多青年学生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思想在琼崖的传播,引起了反动军阀邓本殷的恐惧。1923年下半年,邓本殷下令取缔学生运动,强迫解散琼崖学联,迫害进步教师和学生。许多先进青年纷纷离琼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寻求发展。这些先进青年在各地经过更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并先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杨善集、冯平、徐天柄被党中央选送苏联留学。杨善集回国后,成为广东青年运动的领袖。他们在各地广泛地团结琼崖革命青年,成立革命团体,创办革命刊物,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思想。

  C

  发展琼崖党员 领导工人运动

  陈公培、鲁易、罗汉开展建团、建党活动,发展党团员,领导工人开展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琼崖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在组织上作了准备。

  他们和琼崖的先进分子一道,在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的同时,还进一步把革命理论宣传与组织发动群众结合起来。1922年上半年,鲁易、罗汉、李实、徐成章、徐天柄等在海口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琼崖分团,在琼崖学联和琼崖青年互助社中积极开展活动,领导和发动青年联合各界,开展了一场反对日本掠夺西沙群岛资源的斗争。同年秋,经陈公培请示中共中央同意,吸收罗汉、鲁易、王文明、徐成章、徐天柄、严凤仪、王器民、王大鹏等10多名先进分子入党,加强了党在琼崖的活动力量。

  他们除了在先进知识分子和青年中开展工作外,还深入到工人中去,了解工人的生活情况,开办工人夜校,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工人的思想觉悟。鲁易、徐成章在海口发动并帮助工人改组原来的海口工人互助社,建立新的琼崖总工会。参加工会的有店铺工人、民船工人、鞋业工人等,约数百人。工会成立后的工作,开始主要是关心工人生活,尽可能帮助工人解决困难;并举办工人夜校,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工人的文化,启发和提高工人的政治觉悟,加强工人团结;同时举办工人讲习所,培训基层工会的骨干和青年工人积极分子,充实基层工会的领导力量,逐步把工人引导到反抗压迫、争取解放的政治斗争中来。

  此外,党、团员还通过学联和青年互助社,发动广大青年学生利用暑假、寒假,组织宣传队,深入到工人、农民中去,创办工人、农民夜校和中午上课的平民学校,义务教工人、农民学习文化,向工人、农民宣传革命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组织群众开展破除封建迷信活动,还帮助文化艺术界,改革琼剧,组织改良琼剧社,编演文明剧,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

  在他们的积极宣传和发动下,琼崖工人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1925年至1926年,为支援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琼崖工人、学生和各界联合发动全琼的罢工、罢课和罢市斗争,并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高呼反帝口号,散发传单、张贴标语,愤怒声讨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还成立了琼崖各界五卅惨案暨省港罢工后援会及琼崖援助省港罢工委员会,开展宣传、募捐等各项活动,支援省港大罢工。琼崖人民支援省港大罢工的斗争,坚持了9个月,直到罢工胜利。琼崖工人和各界人民群众在斗争中,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琼崖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D

  创办农工学校 培养革命骨干

  陈公培、鲁易、罗汉等到琼后,和琼崖的先进分子结合起来,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

  徐成章、王器民将他们介绍给当时琼东县民选县长王大鹏。在王大鹏的邀请下,他们陆续到达琼东县。琼东县的嘉积是琼崖第二重镇,是东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历来是琼崖各派政治力量争夺的要地,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可迅速影响全岛。罗汉到达琼东后,王大鹏安排他在嘉积亭父实业公司任职。为了开辟新的革命阵地,更好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工农革命骨干,陈公培、罗汉、王文明等人向王大鹏建议创办一所农工职业学校。1922年11月,学校筹建工作正式开始,首先组成学校领导机构,设立校董事会和校务会,王大鹏任校董事长,罗汉任校长,王文明任教务主任。校址选定在嘉积北门的北帝庙。学校筹建之初,由于经费短缺,除了向社会募捐外,1923年夏,罗汉、王文明还亲自到新加坡、马来亚等地发动华侨捐献支助。广大华侨积极响应,共捐款9000元(叻币)。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建,至1923年底,筹建工作完成。

  1924年2月,嘉积农工职业学校正式开学。这是一所新型的革命学校,实行半工半读,既学专业,又学政治和军事,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生接受系统的革命理论教育,同时参加社会宣传活动。当时,陈公培、鲁易、罗汉、李实和王文明、符节等都给学生上过课。

  1925年7月,中共广东区委选派共产党员雷永铨、陈秋辅到校工作,分别任校长和教务主任;同时为纪念国民党左派廖仲恺,将嘉积农工职业学校改名为琼崖仲恺农工学校。他们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为榜样,对学校进行全面改进,使之成为专门培养革命骨干的学校;改变招生制度,学校将招生名额分配到各农会,由农会推荐,学校考核,择优录取;把政治课作为主课,教材有《共产党宣言》《中国革命史》《社会发展史》和《唯物史观》等,还将毛泽东、彭湃等有关农民运动的言论编印发给学生;开设军事课,以云南讲武堂的《步兵操典》为教材,进行军事训练;学校还组织学生到各地协助开展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

  学校还开办了附小、女子两个班,为各地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从而为琼崖共产党组织的建立作了干部的准备工作。

  1924年和1925年,陈公培、鲁易、罗汉陆续调回广州,到国民革命军中任职。1926年1月,罗汉又随军过琼讨伐军阀邓本殷,取得南讨胜利,罗汉时任第四军党代表。2月,中共琼崖特别支部在海口成立,罗汉任特支书记,委员有王文明、冯平、李爱春、何毅、符向一、柯嘉予、陈公仁等。

  琼崖特支成立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迅速建立工、农、青、妇群众团体,开展群众运动,加强党团建设,发展党团的基层组织。至1926年6月,全琼除感恩县和昌江县外,12个市县都建立了党、团的基层组织。

  鉴于建立统一领导全琼革命活动的中共地方组织的时机已经成熟,1926年6月,中国共产党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海口举行。会上成立了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选举了地委领导机构,王文明为地委书记,王文明、罗汉、冯平、许侠夫、陈垂斌、黄昌炜、罗文淹、柯嘉予、何德裕、李爱春、陈三华(女)、周逸、陈德华等为委员。

  (作者系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民生新闻
   第006版:深读·海南
   第007版:潮起天涯
   第008版:澄迈新发展
   第009版:新海垦
   第010版:专题
   第011版:中国新闻
   第012版:中国新闻
   第013版:文化周刊
   第014版:文化周刊
   第015版:文化周刊
   第016版:文化周刊
留法赴琼探路革命
“儋耳硕士”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