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秋玲
一颗牙齿上的“小洞”,如果不及时修补,可能会逐渐演变成“大洞”,最终导致剧烈疼痛,不得不接受根管治疗,导致严重的口腔健康问题。在口腔牙体牙髓科,类似案例屡见不鲜,这样的儿童患者不在少数。医生经常为此感到遗憾:若能早期干预,情况本可避免。
龋病,俗称蛀牙,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慢性口腔疾病,这些细菌通过代谢糖分产生酸性物质,侵蚀牙齿硬组织,形成龋洞。
根据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结果,5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是76.55%。12岁以上人群的恒牙患龋率为45.81%,而65岁~74岁的患龋率为64.75%。
龋病的形成:龋病是由牙齿表面的细菌堆积形成的菌斑引起的,这些细菌以糖为食,产生酸性物质,导致牙齿矿物质溶解,形成龋洞。
龋病的症状:早期龋病可能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的不适感。随着龋洞加深,可能引起牙齿敏感、疼痛,甚至在严重时导致牙齿丧失。若是得了龋齿,起初可能没有症状。渐渐地,患者吃东西时会感到牙疼,不敢用患侧牙咀嚼。儿童如果长期只用一侧牙咀嚼,会造成双侧面部发育不对称,脸一边大一边小。若经常牙疼得不能好好吃饭,会出现营养不良,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如果龋齿进一步发展到牙根尖的脓肿,一方面可能波及乳牙根尖正在生长发育的恒牙,造成恒牙列的一些问题。
龋病的预防: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以及减少高糖和高淀粉食物的摄入,是预防龋病的关键。
龋病的治疗:治疗龋病的方法包括使用氟化物促进牙釉质的再矿化,以及通过填充或根管治疗来修复受损的牙齿。
如果不及时治疗,龋病不仅影响口腔健康,还可能对全身健康造成影响,如影响营养摄入和发音。儿童和老年人是龋病的高危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和定期的口腔检查。
(本文作者系海口市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儿童口腔科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