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心怡 通讯员 陈治广
7月30日一大早,儋州市东成镇洪山村的村民羊一好就来到位于家附近的东成镇槟榔加工厂。作为一名回家过暑假的大学生,她利用假期就近务工赚学费。“如果是几年前,我可能需要到镇上甚至那大城区打工,现在我可以在村里务工,非常方便。”羊一好说。
这样的变化发生在去年。羊一好发现,村里一片荒废多年的土地恢复了生机,重新盖起了厂房。2023年4月,东成镇槟榔加工厂和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并全面投产——这离东成镇政府与加工厂负责人朱小丹“一拍即合”不过1个月时间。
为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2023年3月,东成镇举办首届招商推介会,向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宣传东成镇,并带领企业家考察土地。这场招商推介会上,朱小丹对这块闲置多年的土地“一见钟情”,决定将槟榔加工厂落在此处。据了解,该加工厂是“在东成,何止西就”首届招商推介会举办后落地投产最快的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一期已完成投资800多万元。
“我们的加工车间主要是对半成品的干槟榔进行切籽和去芯,每天有约8吨的干槟榔半成品陆续装上冷链运输车辆,销往全国各地。”朱小丹说,加工厂对劳动力需求很大,每天的用工量将近200人,工人绝大多数都是东成镇各村的村民,每天的工资130元到180元不等。据统计,东成镇槟榔加工厂投产以来,累计吸纳村民进厂务工超过5万人次,带动村民增收超过700万元。
此外,引进企业后,东成镇积极做好“店小二”,以优质服务为企业发展增添信心。“后续计划启动二期项目建设。”朱小丹说。
昔日废弃地变为村民增收“摇篮”,东成镇槟榔加工厂的忙碌景象是该镇盘活闲置用地促进农户增收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东成镇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计划落地农文旅、冷链仓储、农副产品加工、装配式建筑等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今年上半年,东成镇已落地投产产业项目5个,累计完成投资金额约1350万元,正在推动落地项目14个,在谈项目4个。
在东成镇周坊村,一个漂亮的研学基地已基本成型,明亮的咖啡厅、竹编的装饰等引人注目。原本,这里是一块荒废多年的“老土窑”旧址,是20世纪70年代用来烧制砖瓦的地方,如今已“变废为宝”,蜕变成“耘田间”基地项目所在地。
去年12月,总投资超1500万元的“耘田间”研学基地落地周坊村。该项目在保持原砖窑风貌的基础上,将周边的人文、田野、手打井、古榕树等特色资源“串珠成链”。项目一期打造田间咖啡屋、田间书吧、户外美育广场、村咖部落、艺术竹廊以及“上房揭瓦”等网红打卡点,推出劳动实践、神农采药、感知土窑文化及涂鸦彩绘等研学课程,还引进种植九品香莲花,开发莲花茶、莲花饼等产品,打造乡村“轻文旅”项目。
“目前一期项目建设已经接近尾声,软装正在逐步完善。近日我们开展了一次内测活动,效果很好。”“耘田间”研学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周坊村“耘田间”基地项目通过“企业+村委会+农户”的模式,有效促进招商项目与村集体土地深度融合,并带动3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还聘用2名周坊村大学毕业生作为基地的员工。
东成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东成镇将立足交通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逐步形成冷链仓储物流、农文旅、种植养殖“三大经济圈”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产业兴旺发展。
今年以来,儋州紧扣农民增收目标,引导村集体和村民将土地集中流转,灵活运用“土地流转+土地整治+产业导入”组合模式,让一座座厂房、一个个项目化身农民增收的“摇篮”。
据了解,儋州梳理了17个镇(办事处)的“土地清单”,为乡村振兴招商提供要素保障。“比如深农集团发展红薯种植、科普展示、特色餐饮等多项产业,流转土地超1万亩,对于农户来说,一方面增加了土地租金收入,另一方面也有了很多就业岗位。”儋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本报那大8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