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君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海南聚焦建设文化强省目标,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逐步构建开放包容、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向世界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海南自贸港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拥有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禀赋,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为多元文化的交汇提供了平台。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广度激荡着每一个角落。自贸港以改革为笔,以文化为墨,绘制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丹青画卷”。2024年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9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6%,文化新业态行业对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9.5%,主要布局在以海口、三亚为主的滨海城市带。从产业看,文化服务业占比70.2%。从行业看,新闻信息服务、文化传播渠道、创意设计服务居前三位,占比分别为29.9%、22.3%、19.4%。
在自贸港的广阔舞台上,文化自信不仅体现在经济数据的蓬勃增长上,更在于深层次的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当前,海南聚焦建设文化强省目标,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逐步构建开放包容、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向世界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自贸港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举措及成效
一是政策与法治同行,挖掘和弘扬本土文化的独特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从黎族苗族的传统节庆到海洋文化的深邃底蕴,从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到现代自贸港的建设成就,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海南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不断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的普查、登记和建档工作,先后审议通过了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保护、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各项规定、管理办法和行动计划,并审议通过建立了国家、省、市县保护单位为一体的非遗保护三级名录体系制度。截至目前,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2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103项,市县级以上非遗项目398项。
二是融合与集聚并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鼓励各类文化与旅游、体育、康养、商业、生态融合发展,推进影视、演艺、游戏、设计、会展等产业的发展,海南先后出台了民宿、国家公园、旅游业、博物馆、演艺、环岛旅游公路相关的管理办法、认定标准、奖励办法等。涌现了三亚千古情演艺剧场、槟榔谷演艺剧场、万宁巴厘村、海口骑楼老街等高质量文化项目,成功举办了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海南非遗宣传展示暨第四届三亚南山非遗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文化活动。
三是守正与创新并重,塑造自贸港文化品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海南人依海而生,海南文化因海而生。山海相连,河海相通,海南拥有众多的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海洋文化、廉政文化、南洋文化、黎苗文化等文化资源,有苏轼、海瑞、丘濬等历史名人、文化大家,有五公祠、海瑞墓、冼夫人庙、东坡书院、琼台书院、古崖城、王佐故居等历史遗迹,有南海博物馆、疍家文化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等文化平台。海南不断探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创意设计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村秀”、雨林时装周、“村BA”、“村VA”、雨林音乐节等文化活动品牌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借助VR、AR、3D打印等现代技术,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琼剧经典剧目、文昌鸡制作工艺等非遗项目数字化呈现,让这些技艺得以跨越时空限制,广泛传播。线上非遗博物馆、数字文化体验馆,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文化学习平台,让文化遗产火起来。
四是内生与外延并举,激发自贸港文化出海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文化建设中,内生发展策略聚焦于文化的自我革新与内部活力的激发,致力于文化根基的巩固与深化;外延发展路径则凸显文化与外界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广泛影响,旨在拓展文化的传播范围与影响力。两者相辅相成,形成良性互动,共同为文化的繁荣昌盛注入强劲动力。一方面,海南积极培养向外输出的本地文化IP。出台智慧化、高新技术、国际设计岛、区块链相关的规划方案、实施办法,围绕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在海南生态软件园、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等重点园区,推进游戏产业、黎苗文化服饰、数字创意设计、动漫等产业集聚,与本土旅游业、电竞产业、文化娱乐业紧密融合。另一方面,海南不断拓展文化出口渠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元化的国际合作。以琼港澳游艇自由行等区域合作相关实施方案,发挥自贸港渔港文化、游艇文化的先天优势,主动开文化展示之“窗”,搭文化交流之“台”,加强与海外文化机构的合作,共同策划和推广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项目,让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
自贸港文化建设发展建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海南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要加强顶层设计,明晰发展路径,聚焦重点领域,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发挥海南独特作用,努力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中打造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高地,在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中打造国际文化交流合作高地。着力打造文化产业改革开放试验区,推动制度创新,深化改革探索。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产业提质升级,开发元宇宙文旅应用场景,鼓励新消费场景先行先试。加强统计监测,建立评估体系。建立数据库,分解任务到责任单位。
二要推广国际标准,打造文化产品对外开放先行区。加快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推动版权出口。打造自贸港文化贸易平台,强化数字文化贸易服务能力。探索国际高标准规则,制定产品、技术和服务标准。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接,推动构建文化产业合作多边机制。
三要“山海相连”塑造国际品牌,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与海洋文化融合,塑造文化IP,打造文化活动、产业园区等。促进国际文化消费,培育新型文化企业和产品品牌。有序激活夜间文旅活动,推出夜间文旅项目,支持公共文化场馆延长开放时间。建设24小时活力街区,布局24小时“海南书房”,推出夜间文娱节目。强化“海洋强省”战略,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开展国际合作。
四要扩大有效投资,打造国际化人才体系。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优先财政倾斜,拓宽社会资本投资领域。推广PPP模式,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纳入REITs试点范围。开展国际人才交流,吸引国外优秀创意人才。建立国际合作联盟,发布行业信息,形成咨询机制。支持涉外知识产权维权。开展“海南文化地图”文献工程,构建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文化资源创新转化与应用。
(作者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海南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省社科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