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博新
“海南的咖啡很有名,尤其以兴隆为代表。”最近播出的央视大型美食文旅季播节目《三餐四季》海南篇中,主持人撒贝宁喝了一杯兴隆咖啡后,连连称赞。
早在三个月前,《三餐四季》节目组便到兴隆踩点,寻找当地一家最具有代表性的咖啡店。节目组拍摄取景地之一的“新大众茶坊”,在兴隆美食街周边二百多家咖啡店中,并不是最出名的咖啡店,但因“亲切、朴实、年代感”给央视的工作人员留下深刻印象。
喝咖啡的习惯,早已融入兴隆当地人生活的点滴中。节目的播出也向观众们真实地展现了兴隆人爱喝咖啡的一天。
一天卖出300杯兴隆歌碧欧
走进新大众茶坊,映入眼帘的是二十来张餐桌,虽然是茶坊,但店内食客大多点的是咖啡。此时,一名服务员正在将冲泡好的一杯“歌碧欧”——特浓黑咖啡端了出来。
“歌碧”是海南人对咖啡亲切的称呼,“歌碧欧”则是更为纯粹的咖啡。“它属于炭烧咖啡,倒在杯里会形成一层黑渍,‘欧’也就是海南话的‘黑’,兴隆人喝咖啡不加糖不加奶,很浓,虽然略苦,但依然让人享受其中,回甘无穷。”茶坊负责人黄乙浩介绍。
新大众茶坊咖啡采用的泡法十分传统。黄乙浩拿起一袋咖啡粉,倒入咖啡袋中,再将咖啡袋置于咖啡壶中,用100度的开水直接倒进去冲,再滤出来,“这个过程要重复三次。”随后,再将咖啡煮开后,抖了抖,倒进杯子中,一杯浓香四溢的兴隆咖啡便制作好了。
“从早到晚都会有人点,一天能卖出300杯左右。”黄乙浩说。
新大众茶坊的前身,是兴隆老工会食堂。早在24年前,黄乙浩夫妻二人就外出谋生,来到兴隆做生意。2008年,机缘巧合下,夫妻二人将兴隆老工会食堂承包下来,负责为华侨农场的职工们提供早点。“食堂是前屋后院的结构,大家都喜欢坐在院子里吃包子、喝咖啡。”黄乙浩的妻子李文静说。
2011年,随着老工会食堂改建后,原先的建筑被拆除了,夫妻俩便搬了出来,在周边的兴生路上开了家茶馆,取名为“新大众茶坊”,这个名字对黄乙浩而言寓意十分简单,“大众茶坊,老少皆宜。”黄乙浩坦言,来店里的大多是本地居民和职工,大家都能以实惠的价格喝一杯咖啡。
老一辈炒豆“经”延续了下来
新大众茶坊是兴生路最早开设的店铺之一。“最初这里只有两家店铺,第一家店是‘瓦西里’,第二家就是我开的‘新大众茶坊’,再往前走一点是空的,路也是土路。”黄乙浩回忆,老工会食堂关门后,他搬迁到了现地址,依旧吸引不少老食客。许多老一代的职工基本都会在店里喝早茶和下午茶、闲聊、下象棋,十几年过去了,他们既是客人,也是熟悉的好朋友。
在《三餐四季》中出镜的阿公陈卓明便是店里的常客。陈卓明是一名柬埔寨华侨,也是兴隆咖啡第一代炒豆师傅。“我们的咖啡粉便是从陈阿公的厂子里进的。”黄乙浩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一杯高品质兴隆咖啡,离不开炒制出的咖啡豆,不但要掌握火候,还要适时地加上白糖、食盐和牛油,这样炒出来的咖啡豆格外香浓。如今的焙炒车间里虽早已用上了各种机械化装置,但陈卓明等老一代的炒制理念一直被延续下来。
在店门口的遮阳棚下,总能看到坐着一位百岁老人,他也是店里的常客——来自马来西亚归侨李清泉。他既是兴隆华侨农场的老工人,也是兴隆砖厂第一任厂长,因为工人们每天光顾,大家很久以前就认识了。“阿公一天基本会来店里三趟,早上、中午、晚上都会来,除非刮台风下暴雨了,否则雷打不动。”黄乙浩一算,今年是阿公在店里喝咖啡的第十五个年头。
老店迎来新机遇
节目播出后,黄乙浩的店里陆陆续续来了一些新客人,有人拿着视频找上了门,有人到店里开起了直播,还有海南本土“大V”专门过来拍视频,这让黄乙浩第一次见识了互联网传播的强大。
新大众茶坊开业的十几年,也正是时代迅速发展变化的十几年。受到启发的黄乙浩打开了一些新的思路,他找到朋友帮忙,截取视频片段后,打印了一些海报,准备贴在店里的墙上,还打算买一台电视机,在店里循环播放节目的片段。
“借此机会,我也想扩大一下店铺的宣传。”黄乙浩表示,一直到今天,自己也并没有刻意走“网红”风格,但看到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小红书、大众点评等其他渠道找过来,让店里增添了许多热闹。
“我们会继续用心做好兴隆咖啡,也希望更多人在休闲旅游的时候,来到兴隆,来到新大众茶坊,喝一杯兴隆咖啡,感受兴隆风土人情。”黄乙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