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君强
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一些热门博物馆不仅门票“一票难求”,馆方的讲解服务也“一位难求”,不少观众转而选择购买非馆方的讲解服务。然而,据《工人日报》报道,现实中社会化讲解服务也存在收费标准不规范、讲解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
为更好地参观博物馆,深入了解文物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不少游客选择花钱购买讲解服务。因博物馆提供的官方讲解服务有限,一些个人或社会机构趁虚而入。然而,由于这些讲解员大多缺乏正规培训,专业素养不足,对历史文物和文化缺乏深入了解,讲解往往胡编乱造,以致讲解内容很多时候“驴唇不对马嘴”。有的为了吸引观众,故意在解说中掺杂未经考究的“生动故事”:但凡是块奇石,就是女娲补天时降下来的神通;只要涉及河流,就与河妖和宝塔有关……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是展示历史文物和文化的重要场所,具有一定的育人功能。讲解是向观众传递历史知识和文化的重要手段,讲解员某种程度上也有“传道授业”的职能。为了一己私利“满嘴跑火车”,误导观众对历史文物和文化的正确认知,不仅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大打折扣,也会让观众形成错误的认知和价值观。特别是,去博物馆观展的不乏中小学生,他们参观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相关知识,如果讲解员掺杂大量“戏说”成分,孩子们信以为真、形成固有印象,会误人子弟。
为治理非馆方讲解乱象,不少博物馆规范讲解秩序,很多明确规定未经馆方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不准入馆的“封杀令”按下非馆方讲解的“删除键”,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不靠谱的讲解对参观者的误导,值得肯定。不过也要看到,非馆方讲解的出现,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博物馆讲解服务的不足,而且社会讲解员中也不乏讲解高手。如此“一刀切”,未免有矫枉过正之嫌,也会造成新的不便。比如,老师在博物馆给学生上课、家长给小朋友科普等有可能被“误伤”等。而且,只堵“偏门”不开“正门”,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对大家的参观学习积极性是一个打击。
治理讲解乱象需要精细化。上海试点持证导游进入博物馆带团讲解,讲解者只要持有导游证和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讲解资质证,就可以带团进入博物馆参观讲解。堵疏结合,并适当提高讲解的准入门槛,既有效防止了信口开河的“野生讲解团”,也一定程度增加了靠谱讲解员的供给,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游览需求,这样的做法更值得借鉴。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非馆方讲解团之所以有市场,抛开正确性暂且不论,他们生动讲故事的方式满足了观众的需求。博物馆方面也应从中读出观众期待,深度挖掘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用严肃不失生动、活泼而不呆板的形式,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给群众更多的知识普及和更好的精神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