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耿 通讯员 龚梓
【开栏的话】
家谱是我国历史资料的来源之一,对国史和方志起到补充的作用。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家谱中的家训内容,其精华部分依然能照进当下,对营造健康的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家教家风,不无裨益。为此,海南日报文化周刊文史荟版新辟“家风家训”栏目,欢迎广大读者踊跃赐稿和提供线索。
清代嘉庆十四年,即1809年,张岳崧参加会试,考中进士,并在殿试中被钦点为“探花”,嘉庆皇帝得知他来自南国的琼州府时,不由得发出“何地无才”的感慨。
此后,张岳崧被授予翰林院编修,选为庶吉士,三年后才得以乞假还乡省亲,准备为父亲张基伟庆贺八十大寿。次年,父亲去世,张岳崧按例丁忧在家,为父守孝。在此期间,他主持重修了本支“孝友堂”《张氏族谱》。据这部族谱记载,张岳崧的迁琼始祖为南宋福建举人张有文,曾先后任琼山县丞、县令,卸任后落籍琼山(今海口),后代散居琼北各地,其中张岳崧的祖上原居今海口市东岸的灵山镇坡上村,到了祖父张宏范这一代时才迁居今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
1813年,家谱续修完成后,张岳崧应族人之请,撰写了家训,即收录到《张氏族谱》中的《家训十则》,分别为官箴、民则、劝孝、劝慈、劝友、劝恭、夫道、妇职、择友、集益。
“嘉庆癸酉,辑修家谱。既成,族人属补撰家训。窃惟匪言之艰,行之维艰,良用内愧,顾以闻者足戒,风人之义,谨撮大略,冀交勉焉。”张岳崧补写的家训之前有这段小序,真实地表达了“说来容易做来难”的这个朴素道理,希望这些规条能让族人引以为戒,彼此共勉。
《家训十条》中的官箴和民则,即第一则和第二则,是从社会管理层面阐述的。在官箴中,张岳崧写道:“清、慎、勤,入官之本;才、智、勇,应务之资。勿徇私而误公,勿见利而忘害,勿偏执一己之见,勿信僚友之言,勿听僮仆而骄纵为奸,勿信役胥而骚扰为害。事上惟敬,勿谄谀以取荣;接下思恭,勿凌傲以肆志。勿视其位如旅舍,虽一日亦我官常。勿谓其职有尊卑,虽一民皆我赤子。刑可除暴,明断以济仁慈。俭可助廉,用度毋忘寒素。”这样的为官之道,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的。
“守礼正俗,即以恪奉王章;戒讼息争,无非敬尊宪典。”在民则中,张岳崧希望张氏子弟守礼遵法,端正风俗,止息争讼。
第三则至第八则,主要从家庭层面,为家人之间的相处之道立定规矩,可谓无微不至,言无不尽,在此不必赘述。
如果前面八则分别是为官之本和居家之训,那么最后两则乃是交友之道。
人是社会动物,难免交朋结友。什么样的朋友才值得结交?张岳崧在择友一则中认为:“同道为朋,同志曰友……苦言药石也,甘言疢疾也。侈汰者防其浮华也,同党者防其蛊惑也,暂交者虑其终变也,泛交者虑其多杂也。”要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听得进逆耳忠言,也提防甜言蜜语,不沾染骄奢淫逸的生活习气,不被结党营私者蛊惑,深交的人也要想到他终究会有背叛的一天,滥交的人要警惕其圈子的复杂性等等。
最后一则集益,顾名思义,即集思广益。张岳崧要求,不管是从政还是做学问,要能听进朋友的批评和建议,虚怀若谷,闻过而改,“先祛傲慢之端,务尽虚衷之受”,“忠告善道,所以全交”。
末了,张岳崧说“略举十事,原本五常,既用自箴,亦以共勉”,他的这十则家训,是源于仁、义、礼、智、信五种基本德行要求,首先是对自己的要求,然后才是与族中子弟共勉。
张岳崧的《家训十则》迄今已有200余年历史,去芜存菁,其中所蕴含的廉洁为官、守法为民、敦亲为家、谦让为友等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