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懿
岁月如歌,巨变如擘。
南渡江从海南岛中部山谷蜿蜒而下,流入澄迈境内,千百年来,这绵绵江水寄托了许多人的期盼。
翻开澄迈县2024年的产业发展画卷,起笔不凡,落笔精彩。
在土里淘金的乡民,带着一篮子的“好物”从澄迈走向世界;10月13日,以“聚焦出海、投资澄迈”为主题的2024中国·澄迈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经洽会)在澄迈开幕,澄迈数字经济研究院、跨境电商基地和澄迈全球数字贸易企业出海基地揭牌运行,浙琼合作产业园在活动上正式揭牌成立并引入首批企业入驻;10月25日,澄迈县新质生产力发展暨老城科技新城“二次创业”大会召开,千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部门代表齐聚一堂,为这座城市增添更多人气……
千年古邑澄迈,是屡屡创造发展奇迹的热土,奋斗足迹格外清晰:项目建设提速显效、产业发展遍地开花、民生实事落地见效……澄迈紧紧围绕“1443”工作法,全力拼经济、奋力稳增长、着力抓落实,发展呈现加固向好、速效兼取的良好态势。
赛道细分 产业集群繁木成林
连日风雨,掩盖不住全国首个深海油气应急救援基地项目加紧建设的热潮,也遮不住福山凹陷源源不断采出的工业油气流……一东一西,澄迈的陆上和海上油服产业向阳生长。
沙土村里,桥头地瓜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闻“香”而来;分拣机上,上市的澄迈福橙不断翻滚,在“身份证”的加持下走向全国;作为澄迈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的咖啡,正以发展咖啡精深加工为突破口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招引咖啡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在澄迈苦丁茶第三代传承人郑子仪的社交平台账号上,独具魅力的苦丁茶正搭乘电商东风吸引网友抢购……
同时,澄迈也在近年频频“落子”未来赛道。
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其千亿级数字经济、百亿级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创建方案获省发改委批复,游戏出海、非金属新材料、绿色新型建筑材料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此外,为拓展产业数字新场景,澄迈支持海南生态软件园打造新标杆,探索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医疗和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在数字健康方面,澄迈实施医疗健康数据要素化创新工程,推动医药电商、药械数字供应、数字医疗服务、菌群数据库等发展。
“依托澄迈独特的区位优势、完善的产业基础以及优良的营商环境,激发跨境电商产业活力,有助于澄迈成为跨境电商企业扬帆出海的理想之地,借力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海南生态软件园事业群副总经理林诗基表示。
产业“聚链成群”,企业“众木成林”,已成为澄迈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的真实写照。
“投资跨境电商这么多年,我来到澄迈感觉像回到家一样,当地政府对跨境电商的重视,对我们投资人的鼓舞,非常暖心。”先竞者资本创始人刘国红表示,澄迈在跨境电商的各重要方面都出台了具有远见的政策。
多年来,澄迈锐意进取,发展成效不止于此——
经洽会的召开,不仅是贸易盛事,更为浙琼两地企业的深度合作架起了桥梁。浙琼合作产业园的成立,不仅承载着对未来商业发展的美好展望,也成为吸引各界目光的焦点。
该产业园以“一年筑基、三年塑型、五年成势”的总体目标,重点围绕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重点产业领域,超前谋划布局未来信息、未来空间和未来能源三大未来产业,积极构建“3+3”现代化产业生态圈,力争打造成浙商全球化发展前沿总部基地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出海先行地。
不仅如此,“海南游戏出海公共服务平台”落子澄迈,首批就吸引10家来自全国的游戏公司入驻,标志着澄迈在推动游戏产业国际化方面的重大进展。通过这个“一站式”服务平台,游戏企业可以获得包括法律咨询和支付结算在内的多项支持,降低出海门槛,助力其更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
“澄迈处在环北部湾城市群,紧邻经济活跃的‘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广阔的印度洋和太平洋,是海南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支点的关键组成部分。”澄迈县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如今该县紧紧围绕“聚焦出海、投资澄迈”任务目标,在油服油贸、数字经济、现代物流、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进行产业细分,积极践行“1443”工作法,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布局新赛道,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激活发展新动能,用新技术、新平台推动产品持续迭代升级。
通过一系列举措,澄迈正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成为企业出海的前行基地。未来,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推进,澄迈将吸引更多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入驻,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环境优化 企业发展动力十足
“我们7个工作日就拿到了规划许可证,当天就取得了施工许可证,为投产节省了3个月时间。”澄迈嘉熙生命健康产业园负责人安怡对澄迈优质的营商环境赞不绝口,“从落户澄迈以来,各相关部门实实在在地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提供了非常细致周到的服务。”
营商环境好,企业信心强,城市口碑佳,发展动力才会更足。
澄迈坚持引进与服务并重,以“全生命周期”服务兴商、稳商,主动靠前服务,做到落地项目全程领办、行政审批主动代办、涉企服务全力帮办,全力打造政策稳定、竞争公平、服务高效的营商环境“金招牌”。
为切实当好营商“店小二”,助力企业“加速跑”,进一步优化澄迈“双招双引”服务环境,切实为企业与人才办事提供便利,澄迈持续升级投资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功能,并于近日上线了“热点问答”和“企业办事一本通”两大功能。
同时,澄迈还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统筹抓好“企业首席服务专员”“政企会客厅”“项目直通车”及招商引资项目帮代办等制度,以“一个项目一名服务员”“一个项目一个工作专班”的保障机制,全力推进项目“四即”模式(签约即供地、交地即交证、拿证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加快打造“全‘澄’为您办”营商环境服务品牌。
据澄迈县营商环境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直通车”改革是海南省2023年营商环境制度集成创新重点任务之一,也是澄迈深化拓展极简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2023年9月,澄迈县“项目直通车”改革首单,企业从签约拿地到办理施工许可证仅用7个半小时,得到办事企业的好评。截至目前,已有3个项目通过“项目直通车”模式在澄迈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与此同时,“项目直通车”改革经验还获得全省推广,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东方市等地也先后上线产业地图并开展相关经验复制工作。
此外,为解决项目报建手续复杂、准备阶段用时长的难点,澄迈还对直通车项目地块预制了多个样板方案供企业参考选择,帮助企业直接减少项目建设方案的修改频率,提高项目方案编制效率。
在企业拿地前,项目管家还帮助企业形成各项审批业务申报材料,协调各审批业务相关单位开展预审,保障企业拿地当天建设手续“一次办理”,大幅减少审批耗时。
“相较于传统模式,由企业拿地后编制建设方案改变为直接获取预制方案,节省至少3个月的时间,凭预制审批服务从获取土地到办理建筑施工许可由原来至少15天提速到1天。”澄迈县营商环境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县已在“产业地图”免费为企业提供预制方案12个,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并先后通过“项目直通车”模式落地智能设备产业基地项目、“双链+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等项目,涉及投资8.75亿元。
创新驱动 行业发展势能强
“恭喜两位通过本次考核。”日前,在位于澄迈马村港区的海南省深海深层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测井和定向井技术实验中心(以下简称实验室)内,技术专家钟靖正在对樊孟帆、卢志龙开展能力评估考核工作。
据了解,该实验室汇集包括“璇玑”系统、高温钻井中途油气层测试仪等“大国重器”,近年来助力海南岛周边海域油气资源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对此,实验室以科技创新平台为支撑,搭建科研人员快速成长的通道,面向国家需求和科技前沿,依托大科研项目更好发挥出科研培养的成效。
“以往我们需要到2000多公里外的培训中心开展培训,如今在工作岗位上就可以完成培训,非常高效。”刚参加完培训的林保珍直言,她仅用1个月就完成了“璇玑”系统某专项维护能力的提升,而在过去则至少需要2个月的时间。
不仅如此,利用实验室的设备及仪器进行培训,实现对应用场景和工作环境的100%还原,这让工程师们在培训结束后能够第一时间完成相关的科研生产任务,实现培训与工作的无缝衔接。
有了科技人才的支撑,澄迈如何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澄迈深入践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在着眼企业环保、安全监管的基础上,以科技为梯、以创新为灯,通过加快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技术,加速产业整合升级,并设立“开展数字化改造、实施绿色化提升、推动高端化发展”三大工作目标,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动能。
近日,发生在码头上的一幕让人备感新奇:不搭架子不喷砂,就能够牢牢吸附在弧形曲面壁上,前进后退、左转右移,十分灵活。随后,机器人高举机械臂,喷射出高压水流+石英砂混合物,储罐壁上一块锈蚀的壁面就被清理得干干净净。这不是“蜘蛛侠”,而是一台防腐机器人,1小时就能完成15平方米的除锈作业。
“怎样给石油企业的大型罐体实施防腐?”“只能通过脚手架,人工开展作业。”但海南中海石油码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码头)却将“只能”变为“智能”,为海南码头机器人“战队”再添一名得力“战将”。
海南码头装备经理付生洪介绍,防腐机器人采用水砂除锈、高压无气喷漆,避免传统石榴石砂喷砂作业扬尘,空气喷漆不均匀、油漆浪费等问题,提升效率的同时更加绿色环保。
历经3个多月,在结合大量的工况数据并进行上百次试验后,针对海南码头防腐作业需求研制出的集除锈、检测、喷漆一系列作业机器人,成功解决了防腐作业存在的人工高危作业、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新”,正成为澄迈奔跑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的主题词。
如今的澄迈,新旧动能转换下的传统行业生机勃发,正用今天的创新科技,孕育着明天的“标志性成果”。
在10月25日举办的澄迈县新质生产力发展暨老城科技新城“二次创业”大会上,与会专家还现场“把脉”澄迈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原副院长傅金龙认为,澄迈可通过“1345”行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十五五”时期“四个澄迈”建设;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张玮提出“南江北海,一脉双心,三路十驿,林田画城”的澄迈城市布局;老城科技新城常务副主任曾海燕介绍了老城科技新城“二次创业”总体方案,并从产城融合、做强载体、做优产业、布局未来、支持出海、创新攻坚等多个方面阐释如何推动新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围绕打响“澄接世界 迈向未来”城市品牌,聚焦“青年澄迈、文化澄迈、数智澄迈、幸福澄迈”建设,全面实施向数图强、向海挺进、向智发力、向绿前行、向文延伸,呈现“我来、我上、我干”的昂扬斗志,澄迈正走出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新质生产力之路。
民生为本 施展惠民宏大手笔
盘点发展,必数民生。
通向金江镇的金马大道,宽阔平整,路边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一大批文化设施已经拔地而起。
如今,孩子们放学之后可以到青少年宫跟老师学绘画、学习西洋古典乐器演奏;人们在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后还可以在图书馆里读书看报。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城镇居民感觉到生活是多么惬意。
但澄迈的惠民之举又何止这桩桩件件:
每村配备一名乡村医生、一名乡村护士——在澄迈12个镇(含金安筹备组)153个村(居)委会全部建起村卫生室,配备专业医护人员。村民欣喜的是,不用再跑几十公里进城看病开药。
澄迈构建起县、镇、村三级医疗网络,实现县、镇、村卫生资源共享,看病就像到邻家串门一样方便。
如果说三级医疗网络的建立是澄迈解决农村“看病难”的破冰之举,那么千方百计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是澄迈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坚持。
“今年8月底建成的电灌站,解决困扰好多年的灌溉难题,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地里的庄稼喝不饱水啦,相信明年一定是个丰收年!”澄迈县永发镇南昌村村民王树光笑着说。
早在2023年初,永发镇南昌龙州河加马潭电灌站项目就已开工建设,然而,由于资金不到位等问题,项目进展缓慢,迟迟未能完工,南昌村下辖3个村民小组的500多亩农田灌溉受到影响,涉及约200户农户,群众反映较为强烈。
发现该问题后,永发镇纪委将其纳入重点问题清单,由该镇“一把手”领衔督办,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全程倒排工期,督促协调项目落实情况,全程跟踪监督项目施工进展最终顺利解决。
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超强台风“摩羯”过境后,澄迈各级党组织闻令而动,引领广大干部群众争分夺秒开展灾后生产自救,跑出灾后重建“加速度”。
为缓解群众通信难、充电难的问题,台风过境后,金江镇千秋社区党支部充分利用社区党群服务阵地为周边300多名居民提供免费充电、供水、休息等服务。
灾后重建有速度、为民服务有温度,既让手机充满电、有了信号,也让群众心里暖暖地享受“满格幸福”。
老城镇永庆社区20名社区干部和志愿者24小时在岗值守,逐一摸排辖区12个工地、工棚,在台风到来之前将106名滞留工人转移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安置点。
面对严峻的防风防汛形势,大丰镇红树湾党支部积极发挥“红色物业”作用,组织全体党员、“候鸟”党员、物业职工及小区业主等,第一时间进行道路路障清理、抢修公共设施,徒步上楼给老人送菜、安抚业主情绪,赢得广大业主的信赖和好评。
同时,为减轻台风“摩羯”的冲击,澄迈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澄迈县人社领域全力保障台风“摩羯”灾后恢复十三条措施》,针对当前澄迈灾后经济、社会、民生各领域灾后恢复重建、复工复产的实际需求,提供强有力的全要素资源保障。
如今,澄迈前进的脚步在历史的沉淀上扎实地迈开。
在恢宏发展成果的背后,是一步一个脚印让“澄接世界 迈向未来”成为新时代的注解。站上新起点,澄迈正奋力推进全县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添彩。
(本报金江10月29日电)
澄迈名片
澄迈全面推行“1443”工作法:
紧盯打造“1”批标志性成果
紧紧围绕重大战略、重大改革及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自身核心业务、争先创优“4”大维度靶向找准具体目标
精准构建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支撑体系、评价体系“4”大体系
充分彰显系统性思维、创造性张力、突破性进展“3”大特征
形成点、线、面多层级的一批具有影响力和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全方位形成“逢旗必夺、逢冠必争”的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高站位助力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高水平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澄迈新篇章
数说澄迈
2023年,澄迈完成投资200.7167亿元,同比增长0.6%
专项债券资金下达同比增长179%
一般债资金下达同比增长63.5%
澄迈新能源汽车保有量3765辆
累计建设公共充电场站162个
充电桩6615个
在全县范围内建设75个充电端口
澄迈规上工业新增投产升规企业6家
总量新增16家,达到97家
实现总产值240.88亿元,同比增长1.9%
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4.03亿元,同比增长2.2%
全县176个在库工业项目完成投资54.97亿元,同比增长27.5%
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25.86亿元,同比增长1.9%
全县已通过认定6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
4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全县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41.96亿元,同比增长67.06%
制图/陈海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