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海口12月3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曹马志 党朝峰)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从海口海关获悉,12月3日,经海南平野新能源有限公司暂时进境修理的4辆新能源叉车顺利从海口综合保税区通关内销,标志着全国首单暂时进境修理内销业务在海口综合保税区落地。
据了解,海南平野新能源有限公司作为海口综合保税区内的重点企业,致力于新能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此次进口的新能源叉车自日本进境,在海口综合保税区内进行专业维修后内销,可为企业大幅减少运输成本、增加产品销售渠道,助力企业扩大维修产业规模。
“我们运用暂时进境修理内销政策,将自日本进口的叉车在海口综合保税区维修后,内销至海南、深圳、上海等地,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同时部分维修后的产品延伸转口东南亚和全球其他国家。”海南平野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肖雄山说。
为保障首单业务落地,海口海关所属马村港海关多次联合海口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与企业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业务需求,指导企业完善所需的材料。同时,注重风险评估和防控,确保新型业务严格按照海关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要求开展。
“暂时进境修理内销政策作为海南自贸港的先行先试政策之一,既涵盖了以往‘两头在外’保税维修的内容,又增加了内销渠道,为企业进一步拓宽产品销路、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提供了支持,对自贸港维修产业的发展是一次重大的利好。”马村港海关副关长吴家锐说。
据悉,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创新性提出允许不复运出境的货物转为内销的措施,对自境外暂时准许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修理的货物,复运出境的,免征关税;不复运出境转为内销的,照章征收关税。这一措施增加了保税维修货物内销的渠道,将有利于海南自贸港暂时进境维修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