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近30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医学科学的发展,“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确立,以及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三位一体性的出现,加之勇担社会责任,以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维护社会安定为己任,医院的精神康复项目越做越强。
医者仁心
引导患者重塑健康人生
身为一名在精神病防治领域深耕已28年之久的精神科主任医师,平山医院院长林展认为,精神疾病是可以治愈和预防的,重要的是手段和措施的到位。在他眼里,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单纯靠药物治疗,只能控制病情,而后期的康复治疗,则是患者社会功能正常恢复,重新回归社会的关键。
为合理调配精神卫生资源,我省把全省划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北部、中部5个区域,建立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网络,初步建成功能比较完善,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但作为精神卫生防治体系重要内容之一的精神康复发展方面,绝大多数精神专科机构依然停留在药物治疗阶段,康复指导及训练、治疗手段仍十分欠缺。
2012年以来,在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上,平山医院秉着“症而不病,病而不残,残而不障”的原则,以“全员全过程康复治疗”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设立康复部,成立康复训练中心和康复农场,彻底打破过去精神病患者“集体关锁”传统管理模式,对病人实行“分区、分类、分级”管理,施以人文关怀,倡导全部、全员、全过程精神康复,让精神病患者参与室内和户外的康复治疗,通过家居、劳作、娱乐等基本生活技能的训练,给精神病患者增加康复的信心,从而更好地让他们回归社会,重塑健康人生。
近5年来,平山医院在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上,对症下药,并形成自身特色的康复治疗模式。经过医院科学而规范的康复治疗,先后有100多名精神病患者经治疗后,融入社会,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而确切的康复医疗效果,也使平山医院品牌声名鹊起:医院住院病人已由5年前的2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人,流浪病人的死亡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当地曾经在岛外和省内大医院就诊的患者,再也不受舟车劳顿之苦,直接在平山医院接受康复治疗。
在平山医院,对病人的康复训练无处不在。每日早上查房后,由护士长和护士带病人进入科室康复区域进行康复训练及各项娱乐活动,有棋牌、合唱、课间操、舞蹈、表演等供病人自助选择参与的项目。此外,医护人员还对患者进行情感培养,提高交流能力,帮助患者获得那些能满足人际交流、家庭关系及应付基本社区生活所必须的工具性和联络交往性技能。
2012年,平山医院在病房边的空地上创办了农疗基地,每天该院的医护人员带着患者来到这里养猪种菜。从下种、浇水、施肥、除草等全程指导患者操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患者就全部学会了,一来到菜地,患者们都积极干活。每天早上,病人还自己卖菜。他们把自己种的小白菜、茄子、豆角等收好,在医院门口摆卖,卖给院里的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称秤、收钱、找钱等,都是患者自己完成,带队的医护人员只是在一旁监督。
在平山医院,让患者参加户外康复训练的内容很多,医院还让患者参与医院的保洁工作,设立爱心超市,安排患者当售货员。
在家居生活区,患者可以在这里学习下厨、叠被子等日常生活技能。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这些训练有利于患者出院后顺利融入家庭。医生还会带患者去逛超市,到农贸市场购物,训练患者的金钱管理能力;让患者在主题晚会上表演,锻炼他们的胆量,找回对生活的自信。
康复训练不仅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恢复病人自主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而且改善职业功能水平,而促进病人康复回归社会、融入社会才是最终目标。
来自昌江黎族自治县的患者符某,有20年的精神病史。2015年被送到平山医院时,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地蹲在角落里,有时情绪暴躁。医护人员带他到农疗基地学习干农活时,刚开始他什么都不会做,只是在那里发呆。在医护人员耐心指导下,一个多月后,符某不但主动去拿工具干活,性格也变得开朗了。
爱无疆
医护人员待患者如亲人
走进今天的平山医院,如果不是大门外及办公楼顶上的招牌,人们根本不会想到这里会是一所精神卫生医院。
在大家的印象中,医院是一个很冰冷的地方:白色的墙壁、冰冷的器械、浓浓的药味……一切让人感觉内心压抑。而在平山医院,为有益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医院压缩其他方面的开支,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致力于打造更具人文关怀的医疗环境,体现了医院康复治疗模式的转变。
一方面,医院把病区的墙壁粉刷成暖色调,并加大对院区环境的美化、绿化,整个医院生态环境良好,到处绿荫葱翠。另一方面,医院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在院内开设了一条文化长廊,印有医院愿景、宗旨、服务理念等文字的灯箱依次摆放,两旁鲜花拥簇,在长廊里拾级而上,令人赏心悦目。
“这里的医护人员和蔼可亲,待患者如亲人。走进平山医院,您会发现这里是鸟的天堂,花的世界,处处生机盎然;走进平山医院,您更会发现这里充满温暖和关爱。这里的医护人员用厚德仁爱守护患者,至精至诚为患者治疗,让每一位患者找到家的温暖……”一位患者家属在写给平山医院感谢信中说道。
在对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平山医院医护人员付出了太多的辛劳和汗水,甚至是泪水。
由于精神上的障碍,一些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经常狂躁不安,喜怒无常,随时可能出现暴力行为。不开心时,会直接把饭菜撒在地上,更严重者则是对医务人员漫骂殴打,一些女护士还会遭遇病人“锁喉”……
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医务人员不仅要及时把地面打扫干净,还要对患者笑脸相迎,像哄孩子一样,真正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正如院方领导所言:做一名合格的精神病医院医护人员非常不简单,他们必须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能忍常人不能受的气。
有些患者在住院期间恰逢生日,医院科室人员就买来蛋糕为患者过生日,医患其乐融融,相亲相爱如一家人。遇到不能自理的康复患者,医护人员每天还要为他们洗澡、理发、剪指甲、喂饭,甚至大便干结了要用手替他们去抠,如同“保姆”。对于该医院的医护人员来说,护理这些病人,虽然很辛苦,但当看到病人们能平安健康康复出院,或在医院里开心地生活,大家从心里面感到由衷的高兴。
“精神病人其实并不像别人想的那样吓人,他们中有很多都是很聪明、很善良的,也是很无辜的,是一群不幸的人。社会上一些人歧视他们,如果连我们都嫌弃他们,那他们真的没法活下去了。他们需要我们,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这是平山医院所有医护人员共同的心声。
也正是他们的付出和对患者发自内心的热爱,医院先后涌现了以门诊部主任兼二科主任周家彬、80后护士长米艳华为代表的全省医疗服务标兵、服务明星,医院优质服务康复品牌更是得到患者及家属的首肯。根据医院客服中心患者和家属反馈的意见,他们对医院员工的满意度一直在95%以上,很多从医院康复出去的患者义务充当宣传员。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虽然医院康复品牌和管理模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在平山医院领导班子心目中,目前精神防治任务还依然繁重,医院唯有不忘初心,从管理者到全体员工将继续秉持既定的办院理念和办院目标,按照省政府和省卫计委指示精神,充分考虑精神病防治的服务需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才能让来医院就诊的患者享受到更好的康复医疗服务。
本版策划 图片/易建阳 文字/李守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