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慧
入冬时节,是冬季瓜菜种植生产的关键时期。11月8日,在三亚市大隆水库下游不远处,崖州区抱古村的村民们正忙着在农地里开垦种菜,公路旁的水渠里流水哗哗,流到了农田菜地里,滋养着庄稼成长。
水库是控制河流水系的重要控制工程,发挥着防洪安全、农业灌溉及保障生活用水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省水务厅的指导下,三亚着力推进水库标准化建设,提高水库山塘等水利设施运营管护效率。
11月8日下午,全省水库标准化建设现场会在三亚市举行,全省18个市县(不含三沙市)水务工作人员来到三亚市的大隆、土壤、赤田水库,考察、学习如何推动水库标准化建设,拧好河流水系安全“阀门”, 呵护我省绿水青山家园。
管理运营水平提升
机房配备空调降热保温
11月8日下午,在三亚市海棠区赤田水库,干净整洁的大坝道路两旁竖立着路灯和监控摄像头,每隔几十米远就有警示标识牌、配置公示牌,提醒着大家,这里是重要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域,禁止垂钓、游泳、倾倒垃圾等行为。
水库是承担社会供水、灌溉和防汛的重要水利设施,不仅要重建设,更要重管理。近年来,三亚市在水库运行管理中全面实施标准化建设,使得水库运行管理焕发新生机。
目前,三亚全市86宗水库已全部建成标准化防护墙、物料池、水雨情和坝顶路,并规范配置公示牌、警示标识牌,完善水库可视化视频监控、照明及通讯设备供电设施。今年三亚还将按照省水务厅提出的水库标准化建设“四通”“五化”“两保”要求,继续完善包括水库防汛标准化“硬件”设施,包括通水、通电、通厕,统一水库水位尺、管理房及启闭机外立面等,打造更多标准化授牌水库。
在赤田水库的设备机房内,海南日报记者看到,运行设备都被安置在玻璃隔间内,并配备有空调降热保温。“三亚常年炎热,温度过高对设备的消耗损坏很大,所以我们给设备都配备了空调。”赤田水库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障设备专业标准运行,每台设备上都有专用二维码,扫二维码可追溯到设备维护责任人,以及维护运行记录。
第三方专业化管理
小型水库有了专业管护员
“以前我们的防汛物资都不敢就这么放在屋里,这样肯定会被偷走的。现在24小时有人值守,还有摄像头监控,加上大家的防汛安全意识提高了,没人敢来偷了。”11月8日,在三亚市天涯区土壤水库的防汛库房内,靴子、雨衣、防潮袋等防汛物资码得整整齐齐,天涯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孙发艺对记者说。
土壤水库是典型的小型土坝水库,分散在农村地区,日常的巡查、维护管理容易缺位。而这样的小型水库在三亚还有很多。如何做好小型水库运行管理,是我省提高水库管理水平的一块“硬骨头”。
三亚市深化小型水库体制改革,厘清小型水库产权和责任,把小型水库管护资金纳入市、区两级预算,管护员实施基础工资加绩效工资方式,最高月工资3500元/人。
天涯区率先实行“业主+专业管理单位+水库安全员”小型水库管护模式,即向第三方购买服务,由第三方与管护员签订聘用合同,解决管护员五险一金等劳动保障问题。第三方组织招聘、培训、上岗考核,建设一支专业化管护员队伍。
“天涯区每个山塘、水库都有管护员,像土壤水库配了两名管护员,他们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24小时轮流值班。”孙发艺介绍,管护员由第三方公司劳务派遣,政府水务部门负责季度、月份两级考核,管护员工资由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构成,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推动管护员把管护责任落实到位。
加大信息化建设
水库可远程监控智慧管理
在大隆水库,树立在坝体绿坡上的圆顶石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备,是监测大坝坝体有无下沉、变形的情况。”大隆水库工作人员介绍,大隆水库在大坝及溢洪道设置了36组表面变形监测点,采集大坝安全监测数据,依据这些数据对大坝的渗流、变形、抗震稳定等安全情况进行分析,为大坝运行管理和防洪调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亚还以科技引领信息化建设,在水库建立水雨情自动测报站点、视频监控系统、离网发电系统、山洪灾害系统,以及安装“水库管家”APP,全面提高水库设施运行管理精准效率。
在大隆水库,大隆电站集控及远程监控系统可通过手机APP查看,达到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班的预期目标。此外,大隆水库在电站运维中实现机器人智能巡检,并采用无人机对水源地航拍巡查,快速掌握水库保护区域内违章违法情况。
三亚市在全省2019年至2020年度全省水利建设高质量工作考核中被评为A级,区间水库、腊田水库获得“海南省防汛管理标准化水库”称号。
省水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三亚举行水库标准化建设现场会,以及举办全省水库标准化建设培训,是全面提升我省水库标准化建设的动员部署会。希望各市县水务部门继续总结推广水库建设管护方面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引领全省水库管护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本报海口11月9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