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琬茜
临近教师节,“丽妈”收到了不少来信。
“丽妈”是学生们给海口市第四中学教师张书丽起的昵称。9月8日上午,她一边翻看信件,一边感叹:“没想到有些孩子还记得我。”
2008年,刚毕业的张书丽来到海口市第四中学初中部任教。谈吐直爽、性格开朗、做事干脆,让她一眼被年级长看中,认为“是个当班主任的料”。
可班主任并不好当。在早期带班过程中,见到学生有不良行为,她常常会上前呵斥,争得面红耳赤。可久而久之,她发现这种强硬的手段并不奏效。
“这些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往往更加敏感、叛逆,如果只是批评教育,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张书丽说。
渐渐地,她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用爱感化学生。“既要当他们的老师,也要做他们的朋友。要引导学生,而不是驯化学生。”
“薛杏是我去年带的学生,小姑娘文笔很好。”张书丽翻开第一封信,向海南日报记者夸赞道。
薛杏在信中回忆,某次参加体育考试时突发呼吸急促、脸颊通红,身上起了许多红点,一旁的张书丽发现异常,怀疑是急性荨麻疹,当即联系其家长及时送医救治。“那一瞬间,您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因孩子生病而焦急的母亲。”
第二封信,落款是“2017届学生郑秋兵”。
“小时候不懂事和父亲起了争执,被打了一巴掌,是您在操场耐心开导我。后来看到我不小心摔倒的伤口,您误以为父亲又打了我,一气之下要求他写封保证书……”郑秋兵在信中写道。
第三封信来自张书丽的同行。“林倩(化名)是我学生,在广东茂名当老师,刚毕业没多久就获得了优秀教师称号!”言语间,张书丽难掩自豪。
时针拨回至2014年,张书丽中途接手一个毕业班,可因学生们成绩低、班风学风差,一度让她头疼不已,其中就包括林倩。“这孩子自幼被收养,家庭困难,又处在叛逆期,加上没有得到正确引导,是不折不扣的‘问题学生’。”张书丽回忆说。
自那以后,张书丽暗下决心要对这名学生倾注更多的爱:主动替她承担教辅费用、多次与她促膝长谈、背着她和家人反复沟通了解近况……所幸,林倩不负所望,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她每年还会给“丽妈”过生日。
信的结尾,林倩写道:一位因热爱学生而注定不平凡的人民教师。“这句话既是送给张老师的,也是勉励自己的。”(本报海口9月9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