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吴心怡
本报记者 刘婧姝 特约记者 刘畅
海洋碳汇也能交易?日前,首批3宗海洋碳汇在海南“土地超市”系统海洋碳汇货架上架,意味着全省经营性用海资源整合迈进一大步,海域资源要素供给更加规范化、便利化。其中,儋州市上架海洋碳汇(儋州市红树林再造林项目)408.7公顷,红树林面积为3宗项目中最大的。
什么是海洋碳汇?据介绍,海洋碳汇又称为“蓝碳”,是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对象。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海洋碳汇核算方法》行业标准显示,海洋碳汇指“红树林、盐沼、海草床、浮游植物、大型藻类、贝类等从空气或海水中吸收并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生态修复 再造“海上森林”
儋州市红树林再造林项目位于该市环新英湾、新盈红树林湿地公园。近日,在环新英湾项目现场,栽种的红树林长势良好,鸟儿从树林间翩翩飞过,但一年多以前,这里还不是这番水清、景美、鸟飞的模样。
红树林有“海洋绿肺”的美名,具有很强的固碳能力和生态资源价值。近年来,儋州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目标,以“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建立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儋州,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应有贡献。
“之前这片地方是一片养殖塘,以养殖鱼虾蟹为主,在养殖过程中不免会出现污染。”儋州乡投土地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儋州乡投)总工程师简国春介绍,投放化学药品与肥料、围堰养殖造成排污不健全等都是造成海域污染的原因,因此,“退塘还林”迫在眉睫。
据了解,红树林能够捕获与储存大量二氧化碳并永久埋藏在沉积物里,是地球上固碳效率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海洋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儋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组织实施下,儋州乡投通过“退塘还林”的方式,种植修复了268公顷红树林。“我们从2022年2月进场,采取‘退一块塘还一片林’的方式陆续种植红树,到今年7月,所有养殖塘全部清退,造林指标也已达成。”简国春说。
红树林种植修复对技术要求较高,种植过程中儋州乡投也碰上了许多难点,平整土地就是其中之一。“种植红树要严格控制场地标高,也就是地面的高度,要确保涨潮之后海水能淹到红树苗20厘米左右,否则水太深会淹死树苗,太浅的话树苗又泡不到海水。”简国春介绍,儋州湾土方多,转运是一个大难题。“没有什么捷径,只能用船一点点运出去。”
“我们种下去的红树都是不到1年的小树苗,比较‘娇气’,所以我们请的工人都是有种植经验的,最多的时候一天有50名工人在种植。”简国春说,目前,这片268公顷的红树林成活率超90%,涵盖红海榄、白骨壤、秋茄等7个品种,满足生物多样性的要求。
除了儋州乡投,儋州市资规局与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陆续种植修复了140.7公顷红树林。“红树林种下后,施工单位在3年内需要负责管护,以此确保成活率,3年后再移交林业主管部门进行统一管护。”儋州市资规局营林科负责人邢锐介绍。管护期内,工人需要定期巡查维护,观察有无虫害、排水沟是否有堵塞、半红树生长状况是否良好等。
生态变现 探路“蓝碳交易”
“近年来,儋州特别重视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造林面积比较大,在稳碳固碳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我们想探索一下,这些红树林能产生多少碳抵消量、能产生多少价值。”邢锐说。
在相关单位的悉心种植与管护下,408.7公顷红树林茁壮生长,应该如何盘活红树林资源,如何开发其生态价值?2022年下半年,儋州与省资规厅、海南大学一拍即合,研究推进儋州红树林蓝碳交易项目开发工作。
“对于海南而言,红树林是非常珍贵的资源,具有固碳、维护生物多样性、防灾减灾、净化水质等多重功能,但如果只开发红树林的碳价值,商业前景有限。”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赵鹏介绍,此项目的核心是以碳交易为载体的海洋生态产品交易,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红树林变现,带来可持续性的收益。
简单来说,红树林碳汇交易就是让碳排放单位来购买红树林所储存的碳,从而达到“碳中和”的目的。9月26日,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拍卖在深圳成交,拍卖所得将用于反哺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此次拍卖为全国探索自然资源、生态系统价值的实现路径提供了范本。
作为海洋大省,海南的海洋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巨大。2022年,我省首个蓝碳生态产品交易项目“海口市三江农场红树林修复项目”完成签约,预计可在未来40年产生9万余吨碳汇。如今,3宗“海洋碳汇”上架“土地超市”,象征着海南推动蓝碳资源价值转化踏出新一步。
“此次上架土地超市的三个项目都是严格按照国际权威的核证减排标准去开发的,希望通过土地超市的展示和交易,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个项目。”赵鹏说,这是一次海洋生态产品交易的探索,有利于从全省统筹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
今年1月至9月,儋州洋浦工业总产值913.61亿元,规上工业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如何平衡工业与环境发展的关系、生态与经济的关系?红树林蓝碳交易项目的推进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思路。
“对于企业来说,更有利于他们履行社会责任,提高美誉度,完成减排任务。”赵鹏说,比如央企、国企、跨国公司等有减排任务的企业就非常适合这样的项目,现在项目已经完成开发,正在进行审定核查,部分企业已经有了明确的合作意向。
厚植生态底色 “逐绿前行”
监测显示,儋州湾越冬水鸟与往年对比明显增多,其中包括每年都会到访儋州湾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黄嘴白鹭、勺嘴鹬等。2022年水鸟调查发现儋州湾鸟类数量高达181种6756只,比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前(2020年)增加约2000只。
408.7公顷红树林上架“土地超市”,是儋州积极推动优质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的体现,也是儋州在生态文明方面交出的高质量答卷。
儋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以来,儋州市累计投入资金1.04亿元,组织实施了儋州市新州镇新英盐场红树林恢复造林、儋州市新州镇蓝田村和新盈湿地公园红树林恢复造林、儋州新英湾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和儋州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退塘还林工程等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完成新造红树林371.06公顷,提前两年超额完成《海南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2—2025年)》下达儋州市营造红树林任务325公顷的目标。
在开展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中,儋州市推广乡土树种和濒危红树植物种植工作。儋州湾原有红树植物18种,除了推广种植原有乡土红树植物以外,还引入了莲叶桐(国家二级)、水椰(国家二级)、银叶树(省级)、玉蕊等濒危物种。目前,儋州湾红树植物已达到22种,占全国红树植物的57.9%。
当前儋州红树林生态系统进一步完善,周边固体废弃物垃圾得到全面清理,海洋污染物排放不断减少,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已监测到彩鹮、勺嘴鹬、白琵鹭、凤头麦鸡、大杓鹬、紫翅椋鸟、中华攀雀等多种新增鸟类。
如今的儋州风清气爽,水清鱼跃,绿树环绕,鸥鹭翔集。
“下一步,儋州将以本次‘海洋碳汇’上架‘土地超市’为契机,继续厚植城市蓝绿基底,积极推动红树林等重要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儋州市资规局有关负责人说。
(本报那大12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