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苏庆明 谢凯
特约记者 钟丽
冬日的上午,五指山水满乡,群山叠翠,山风微寒。一派生机的茶园里,小小的嫩绿新芽悄然冒出。
“冬去!——春来!”
种满茶树的高坡上,传来阵阵呼声。这是身着民族服饰的黎族帕满(意为男人)在振臂高呼。
“冬去!——春来!”观众齐声响应。鼓声、呼声响彻山间。
人间盼春,茶叶迎春。因自然气候优势,海南早春茶比内地早收获2个月。作为海南主要茶产区之一,1月11日腊月初一,五指山结合茶文化开展黎族特色“喊春”仪式,启动早春茶开采艺术节系列活动,力图打造“华夏第一早春茶”品牌。
坐在山脚下长亭里参与品茶活动的北京“候鸟”董瑞芬,品着新鲜的五指山红茶,十分舒服自在。18℃,海南人觉得偏冷,北方人则能感受到阵阵春意——通过活动把“早春茶”打造成春的序曲,能强化全国人民对海南四季如春的感知。
董瑞芬表示,10多年间,自己每年都来五指山居住过冬,这里良好的气候生态有助于缓解她的哮喘症状,同时自己也很喜欢五指山茶叶。
“这里产的茶有一股奶香。我跟一批同来这里过冬的‘候鸟’都成为茶友了。回北京时,也会把五指山茶叶带给朋友。”董瑞芬说。
红茶,绿茶,白茶;雨林雾寨红茶,印象水满,茶香里……在茶产品展销区,各色茶种、产品琳琅满目,争芬斗艳。
“五指山茶叶独有低纬度、高海拔的优势,品质口碑很好。
在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我们的销量稳中有升,品牌也越来越知名。”“喊春”活动举办地椰仙茶园负责人说。
“去年我们将五指山茶叶外销到欧洲,很受欢迎。现在正准备下一批货。”一位经销商欣喜地说。
五指山地处海南生态保护核心区,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正是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具体举措。2023年,当地茶叶种植面积逾1.2万亩,较上年增长逾20%;茶叶注册商标达235个;大叶茶种通过基因测序获得独立品种认定;“野放茶”“雨林茶”等新产品涌现……五指山茶产业,正迎来新的春天。
“把茶叶经营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这是茶叶的春天,也是茶农群众的春天。
前来参加活动的水满乡新村村民钟斐秋,满脸喜色地邀请各路宾客去体验自己的茶产品。她不仅种植茶叶,也开起了茶作坊。“与老一辈茶农不同,在政府引导下,我们村民也发展起茶叶加工,拓展增收渠道。如今五指山茶叶名气越来越大,我们的产品也更受欢迎!”钟斐秋说。
“我们新建了茶坊,还搭建了现代风格的茶室。”在水满乡毛纳村,茶农王菊茹高兴地说起生产新变化。近来,毛纳村制定了生态旅游规划,推动茶产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王菊茹占地近2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车间已建成,“这意味着我们的茶产量将大幅增长,我们经营好茶叶的信心更足了。”
上午10点,“喊春”活动现场,茶园之上、群山之间,太阳冲破层云,洒下暖煦的光热。
伴着阳光,身着薄衫的“茶仙子”和部分游客,正在满怀兴致观摩茶叶种植;写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祈语的气球逐个放飞;“候鸟”乐队所奏《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等乐曲悠扬传开。
腊月时节,这里已在呼唤春的到来。(本报五指山1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