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海南日报记者邱江华
嘉宾
省人大代表,文昌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冲
省人大代表、文昌航天超算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世阳
省政协委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马振华
更高质量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4年工作时提出,推进“向海图强”“向天图强”“向数图强”,为海南加快形成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方向。
海南日报记者化身主持人,邀请文昌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冲,文昌航天超算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世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马振华等代表委员,围绕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主持人:海南是全国管辖海域面积最大的省份,海洋经济是海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构建自贸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向海图强”。请问马振华委员,您作为耕海牧渔十余年的科技工作者,对于海南加快迈向海洋强省有何期待?
马振华:海南发展海洋经济,是优势使然,有很多想象空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扎根海南已久,未来,将紧扣海南渔业“三个走”方向,即坚持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紧密围绕水产种业、健康养殖、设施装备、水产品加工、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持续的科技创新。
在养殖技术装备方面,聚焦水产养殖主导模式的基础应用研究、品种筛选等关键技术研究,打造区域特色的养殖新样板。我们将持续开展水产病害、流行病学调查、致病机制研究和防控技术研发,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水产品加工方面,以罗非鱼、尖吻鲈、金鲳鱼及鸢乌贼、鲣鱼等海南大宗养殖、捕捞水产品为原料,开发适合不同年龄人群需求的水产类营养预制菜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冷链配送技术对水产预制菜品质的影响,结合品质稳定化技术、实时监测技术,实现“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全程保鲜。
在海洋牧场方面,基于“绿色生态、碳汇高效”的理念开展系统研究,为海洋牧场空间布局和生态安全发展提供保障,加快建设“蓝色粮仓”,推进乡村振兴。
主持人:自古以来,我们都在仰望星空、向天图强。近几年,海南航天产业发展很快,特别是去年底,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一号发射工位正式竣工,标志着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形成发射能力过程中取得关键进展,备受瞩目。请问刘冲代表,下一步将如何推动航天城高质量发展?
刘冲: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文昌位于北纬19度左右,同型号火箭在文昌发射运载能力可以提升10%至15%,作为中国唯一的低纬度滨海航天发射基地,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得火箭发射商业卫星具备显著竞争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为海南制定了全国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展促进政策,借助海南自贸港优势,文昌国际航天城正加快推进“三区三链”(发射区、起步区、旅游区,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发展和“航天+”产业体系构建,着力打造开放型、国际化、创新融合的世界级航天城。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加快推进火箭产业园、星箭超级工厂建设,快速形成低成本批量化制造能力,推动产业链整合创新。与此同时,加快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加快形成以火箭链、卫星链和数据链为代表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让商业航天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海南自贸港作出更大的贡献。
主持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我们关注到,作为海南重要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应用项目及科研算力服务平台,文昌航天超算中心已于2023年全面建成。请问叶世阳代表,这对我国航天事业以及文昌国际航天城的发展有什么推动作用?
叶世阳:文昌航天超算中心是当前我国首个航天超算中心,经过5年多的建设,于2023年结出硕果,我们通过精心打造“一条链、一个圈和一张网”,从而初步实现了“全球航天数据落地文昌,文昌航天数据服务全球”的目标。
一是对照蓝图,建成了一条数据产业链。我们发射了3颗遥感卫星,建设了3类13座卫星地面站,建成了国内A级国际T3级的超算中心。构建了以“天上拍”“地上收”“云上存”“超级算”“量子传”“政企用”为关键节点的航天大数据产业链。截至目前,我们服务了上百个算力用户和数据用户,并且实现了航天数据到20多个国家的出口。
二是以商招商,拓展了一个超算朋友圈。我们引进商业航天的头部企业长光卫星、数据科技的上市企业首都在线、超级计算的标杆企业中科曙光和算力互联等,共同就航天数据、超级计算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三是从点到面,编织了一张算力共享网。我们以文昌航天超算中心100PF的算力平台为中心,链接北京、无锡、苏州等地,形成一个多点布局、互联互享的算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