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习霁鸿
“今天没票啦,最早的票是(1月)30号的,可以的话我就赶紧请志愿者帮忙买了啊!耽误人家半天了,赶紧订吧。”1月28日中午,海口新海港枢纽里人来人往,61岁的旅客齐桂娟对着手机,不自觉提高了音量。
挂了电话,齐桂娟握了握志愿者欧鎔好的手:“就买30号下午的吧,谢谢你,小姑娘。” “不客气的,欢迎阿姨再来海南。” 欧鎔好笑道。
“幸亏有这些志愿者!实在是太有耐心了。”看着欧鎔好又去服务其他旅客,齐桂娟并不急着离开,而是转头向海南日报记者开启了“夸夸模式”。
为什么这么说?
齐桂娟和家人从吉林来到海南旅游,临近春节准备自驾回家。因为不会网上买票,就打算到港口现场买好了直接出发。但自己不会操作自助售票机,欧鎔好见状便主动过来询问,并帮忙买票。
“她输入我们的车牌号、身份证号和手机号后,才发现28日当天的票已经都卖完了,她又重新输入一遍,才最终买到30日的票。反复几次,这还不算有耐心吗?”齐桂娟摘下老花镜,望向记者说道。
让齐桂娟赞不绝口的欧鎔好是一名返乡大学生,1月16日刚刚回到海口,经过培训后23日就上了岗。“今年春运人流量格外大,我想为大家出一份力,也为家乡出一份力。”说话间,她忍不住搓了搓手指。因为一直在10多摄氏度的天气里帮助旅客买票、引路,她的手指冻得冰凉。
欧鎔好告诉记者,虽然之前的暑假她当过港口志愿者,但春运期间工作之忙碌还是超出她的想象。她只能在服务旅客间隙简短回答记者问题,往往一个问题还没回答完就要去为下一个游客服务。
记者注意到,在带领一名旅客前往母婴室的路上,欧鎔好一边走一边关注着其他旅客的情况,时不时提醒一句:“不用取票,上船刷身份证就行”“车上船之后您会收到短信,短信里会有登船口信息”“没带身份证,输入身份证号就可买票”……
“小欧你先带旅客,这里交给我们。” 秀英区新海港春运“暖冬行动”志愿服务负责人孔庆文说着话,一路小跑从大厅的另一头赶来,头发上还沾着细细密密的雨水,运动鞋上蹭了斑驳的泥。
孔庆文服务春运已有7年,每年有欧鎔好这样的新志愿者加入时,他都会向他们介绍一番自己的“实战经验”,例如:重点关注老年人,尤其是提拿行李的老年人,要主动询问他们的需求、尽量解决他们的困难。
作为春运志愿者队伍里的“老人”,除了在出发厅之外,孔庆文每隔一段时间还会骑电动车去候渡区转一圈,问问货车司机有没有什么需求,看自己能不能帮上忙。
冬日寒,人心暖。
记者从共青团海口市委员会了解到,今年已是海口春运“暖冬行动”志愿服务的第11个年头。1月26日至2月23日,该委联合机场、高铁、客运港口团组织,部分中学团委及属地团委,按照就近就便原则,陆续组织青年志愿者在美兰机场、动车站、新海港、秀英港、长途汽车西站等7个主要客运枢纽站点开展志愿服务,预计投入志愿者近2000人次。“考虑到人流量的变化,2月1日开始,我们将加大人力投入,每天上岗的志愿者将达到100人左右。”共青团海口市委员会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部部长林威说。
(本报海口1月29日讯)
短评
让暖意融化寒意
春运,是通向万家团圆的幸福旅程。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港口、车站、机场,带着迫切、带着期待。
人流、车流的增加,让各个客运枢纽比平常都要拥挤。对归乡的旅客而言,“寒意”或许不仅仅是因为天气,还可能是不懂得自助买票的不安、不清楚出行路线的焦虑、奔波等候的疲惫。
化解旅客的“寒意”,做好志愿服务是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海口市在7个主要客运枢纽站点开展志愿服务,预计投入志愿者近2000人次。显眼的马甲、热情的问候、暖心的服务,一位位志愿者的身影构筑起了春运路上的亮丽风景线。
倾心解决旅客出行难题,尽力满足旅客实际需求,多一句关心、多一点耐心、多一些爱心,可以换来这趟幸福旅程的温情、温暖、温馨。当大包小包的行李有人帮忙搬运、口渴体寒时接到一杯热水、疑惑得到及时解答,当购票更加便捷、排队更加有序……返乡旅客自然安心、舒心,“寒意”也就化解在了志愿服务的融融暖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