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君 胡轩铭
“锦衣纳百工,华服耀新春。”今年新春,中式美学的创意火花,由新中式服装点燃。唐装、旗袍、中山装、马面裙等服饰受到不少年轻消费者的推崇,中式风格服饰成为时尚群体体验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的首选。
不仅仅是在新春的街头,在各种活动中,许多明星也纷纷上身“新中式时尚高定”服装。在2024春晚节目《上春山》中,白敬亭、魏大勋、魏晨身着中式服饰亮相,为中式服饰的热度“锦上添花”。在这个新春,中式服饰成为时尚界的一股新兴力量。
什么是中式美学?
美是生活中的一种客观存在,我们针对“美”所感悟,都是建立在个体的“美感”之上,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对于客观存在的“美”的主观感受,美学就是基于此来研究人与审美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谈论的美多指“美感”。美感一般指人的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形式美,例如:我们看到某件服装时,会由其材质、色彩、设计、工艺细节和整体文化氛围进行一种“意象”体验,从而感受到这件服饰的“美”。
美有其社会属性,离不开人的存在。感官让人体验到美的存在,人又赋予了美以意义。虽然美和美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人们相同的文化认同可以让美的风格一以贯之,这是中式美学风格在当下盛行的基础。
早在先秦时代,结合艺术创作与鉴赏来谈美的论著就十分丰富。纵观中国美学史,老子从美学的角度提出“道”“气”“象”等一系列范畴,成为中国美学史的起点。魏晋南北朝时期,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六法”,其中“气韵生动”居于首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意象”“隐秀”“风骨”“神思”等美学范畴。在宋元书画美学著作中,郭熙的“三远”之说,“远”即意境,对山水画的意境做了概括。黄休复把绘画分为“逸”“神”“妙”“能”四格,“逸品”为首。“逸品”的特点一是“得之自然”,二是“笔简形具”。这些都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意趣,也奠定了中式美学的写意性倾向。
中式美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在建筑景观、服装服饰、书法绘画、诗词歌赋等多方面均有体现。但无论是在哪一个领域,对中式美学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古风古韵,也不能局限于传统符号图像。中式美学有历史厚度,有精巧工艺,还有哲学深度。总之,中式美学的思想都是围绕“整体性”来解释“美”的活动过程,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浑然天成”的怡人画卷。
中式元素“百花齐放”
中式服饰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千年,呈现出内敛、自然以及合一的特点。其制式、工艺、色彩,是最可以阐述中式服装美学表现的几大特征。传统中式服饰的襟、领、肩、袖等制式都有其独特的辨识度,并且更符合国人“温润如玉”的气质。绫、罗、绸、缎、纺、纱等传统材质结合传统刺绣、晕染等工艺将中式服饰的灵动飘逸与华美大气尽数展现,表达出中式美学“天人合一”的整体关系。
当下穿搭风潮中的新春“战袍”不完全与传统服装中传递的“美学”相同。当下的新风尚将传统工艺制式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款式新颖又不失传统意境的“新中式”风格,在工艺中运用刺绣、晕染等中国传统元素,在版型方面又将中式唐装、汉服等制式与西式成衣结构融合,相得益彰。
在《下一站春晚》节目中白敬亭身着中式青年装亮相,将中式立领与斜向暗门襟的西装版型相融,并辅以金丝花叶拼贴点缀。服装整体风格平衡有序、自然优雅,正如《先秦诗经·国风·秦风》中《小戎》所言“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有种浑然天成的美感。
在2024年春晚舞台上,赵丽颖身着的新式白色改款旗袍不仅包含传统旗袍的盘、镂、绣、雕等工艺,并且将旗袍上身的立体感与礼服裙摆轻柔的制式相融合。
各大品牌的新春“战袍”设计中,中式美学元素也在“百花齐放”。早在2020年初,国内知名运动品牌与成龙合作,打造了一个联名功夫系列服饰。在制衣中,延续“对襟为方”“袖口为圆”“天圆地方”的制衣哲学理念,并结合传统“中国山水”元素呈现出中式美学中的“内敛含蓄”与“收放自如”的意境。
不单单是国内品牌,国外的服装品牌设计也在不断汲取中式美学元素。2024年初,国际知名运动品牌也推出了新春唐装系列,在服装版型中采取传统中式唐装制式,加入了立体剪裁工艺以及立领、盘扣元素,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融入其品牌运动元素,并搭配靓丽的暖色,使之更能符合年轻人的潮流审美,充分展示出了中式美学中的“融洽”与“灵动”。
“国潮”融入日常生活
“国潮”是中式美学更为市井化的表达,尽管“国潮”一词在2018年才出现,但国潮风却由来已久,“国潮”成为中式美学融入大众日常生活的具体途径。从一个世纪以前中山装的面世,到二十多年前唐装的盛行,再到如今满街的“潮服”流行,都是中式美学走向生活化的具体实践。
中山装整体审美“意象”建立在当时传统美学向现代美学的转型时期。大到在整体的制式中既使用了西服的裁法又结合了传统礼服马褂的制式,小到扣子、贴袋以及后片的设计中根据《易经》中的“礼”的美学理念来冠予其意。
如今,中式之美与现代时尚语境的边界也愈发模糊,这与国人文化自信心的提升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密不可分。20多年前上海的APEC会议将“唐装”带入了大众视野,唐装融合了中式美学中内敛含蓄的文化气质和典雅的文化内涵,当年的春节期间“唐装风潮”席卷了国内,成为国人自我文化认同的时尚符号。而20多年后的新春,中式美学再次成为年轻一代“战袍”的首选。
随着中式服装不断占据“热搜”,国人骨子里对于“中式美学”的认同也被慢慢唤醒,这既是人们文化认同意识的提升,也是传统文化与工艺代际传承的必然。
如果说中式美学是对审美的一种文化表述,国潮则是一种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具体实践,是让中式美学走入大众生活的尝试。它让古老变年轻,让传统变时尚,也让大众消费更有文化底蕴。如今在海南也掀起了国潮风、黎潮风,从特色岛服、工作场景、时尚秀场到日常穿搭,黎族元素在服饰设计上随处可见。民族审美作为中式美学大范畴,它不是民族传统元素的简单挪用,而是对中式美学和东方审美的文化认同,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相信中式美学造就了“国潮”,也必将引领国际潮。
(本文作者张君系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胡轩铭系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