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3月11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2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海南·雨林秘境》里的动物世界
雨灵奇幻多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微距镜头下夜间的昆虫。
《中国海南·雨林秘境》海报。 资料图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 摄
昌江霸王岭热带雨林一处河道中的青凤蝶。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栖息在竹子上的蛙。 资料图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蜘蛛在枯叶中寻觅猎物。
《中国海南·雨林秘境》中的海南湍蛙。 资料图
《中国海南·雨林秘境》中的斑飞蜥。 资料图

  ■ 海南日报记者 王迎春

  日前,自然纪录片《中国海南·雨林秘境》(以下简称《雨林秘境》)播出,第二集《万物共生》将焦点转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的动物世界。除了大家熟知的海南长臂猿之外,还有许多奇妙生物“出镜”,它们在极致的博弈中展现出奇绝的生存智慧,以及大自然里的“生活”情趣。

  ◎ “超级飞侠”——斑飞蜥

  自带“滑翔伞”的雷公马,你见过吗?

  热带雨林里的中层空间里,粗壮的树干成为斑飞蜥安家立业的黄金地段。灰棕色的斑飞蜥体型小而扁平,体侧长着橙黄或橘红的翼状皮膜,由五条延长的肋骨支撑,上面分布着黑色斑点,鞭子似的长尾甚至要超过自身体长。

  斑飞蜥在爬行于树上觅食时,翼膜像扇子一样折向体侧背方。但为了寻找心爱的伴侣,斑飞蜥需要离开领地,它将肋骨展开形成翅翼,仿佛打开了心扉。斑飞蜥这时化成了雨林里的“超级飞侠”,身上的“滑翔伞”能带着它斜飞一定距离到达同一株树或不同树的下部,可控制飞行的方向,但不能由低处飞向高处。

  斑飞蜥爬行和奔跑的速度极快,主要以昆虫为食,是目前爬行纲中少有的可以“飞行”的物种。

  斑飞蜥领地意识极强,有了对象后,不允许第三只成年的斑飞蜥一同分享这棵大树,对峙时,喉部下方的三角膜像是一面宣战的小旗。

  ◎ “胆小的精灵”——北树鼩

  近似松鼠的北树鼩外形灵巧可爱、行动敏捷,时而在丛林里灵活穿梭,时而跳跃于树与树之间,犹如树林里的“精灵”一般,但它十分胆小易惊,有较强的领地意识。

  对于生活在灌木和落叶中的北树鼩而言,高挂枝头的毛荔枝原本可望不可即,在长臂猿的帮助下,这份当季特供的美味自高处掉落到它眼前,不过,只要稍有风吹草动,北树鼩就会立刻躲避起来,确认安全后才出来饱餐一顿。除了果类之外,虫类、树叶、鸟蛋甚至幼鸟都是它的食物。

  北树鼩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可以发出不同的叫声来传递信息,例如警报、注意、接触和防御等。

  树鼩是一夫一妻制,如果雌性树鼩接受雄性树鼩,它们将形成稳定的繁殖对,并继续在一起繁殖。雌性北树鼩如长时间受惊,处于紧张状态时,会出现不育症,甚至产后吃仔等现象。

  此外,树鼩还是位吃辣和饮酒的能手。某些地区雨林中,树鼩喜欢从一种名为“玻淡棕榈”的植物上吸取液体,这种液体所含酒精成分与啤酒差不多。尽管这种液体的度数很低,但树鼩几乎每日大量饮用,而且喝完之后还能保持头脑清醒,走道不打弯。

  ◎ “高音王”——海南湍蛙

  湿润的雨季,正是动物繁衍的好时节。入夜,雨林万籁俱寂,唯有蛙声如雨,在这支自然交响曲中,海南湍蛙算得上是“高音王”。

  在雨林溪流边及水潭里,海南湍蛙藏在石头后面,上演一出“犹抱石头半遮面”。海南湍蛙有着一双可爱的大眼睛和马蹄状的脚蹼,背面有不规则的黑色或橄榄色斑,鼓膜较小,在水流冲刷下,身上的皮肤显得油亮润滑。

  时至春夏,海南雄性湍蛙心情急切,要尽快赶往雌蛙聚集的溪流。这一海南热带雨林特有的两栖动物趾端有着强有力的吸盘,帮助它们即使在湍急的激流中依然牢牢吸附在岩石表面上。

  大多数蛙类都在夜间求偶,但雄性小湍蛙在白天就放开了嗓子,如高音歌唱家般开始鸣叫,这是它们展示自己实力、吸引异性的主要手段。只要有一只雄蛙发出信号,其他竞争者们都不甘落后。海南湍蛙算得上“唱跳双栖”,除了比歌喉,它们的四肢也夸张地挥舞,动作不仅可以用来驱赶身上吸血的虫子,还是求偶的舞蹈,动作幅度越大,越能得到雌性的青睐。

  在4至8月的繁殖期,海南湍蛙的卵群会成团黏附在瀑布内岩缝壁上。蝌蚪栖息于溪面宽阔、两岸植被丰茂、溪内多巨石的急流水中,常吸附在石块底面。

  ◎ 剧毒杀手——原矛头蝮

  三角形的脑袋,仿若箭矛一般镶嵌在纤细的颈脖之上,原矛头蝮的体态正如其名,这是雨林中的剧毒杀手。

  原矛头蝮俗名烙铁头,因背部花纹似龟壳,又被称为龟壳花,长约一米。它们的眼睛和鼻孔之间拥有颊窝,上颌骨具中空管牙,能够帮助它们精确判断猎物的位置,提高捕食效率,

  作为管牙类毒蛇,原矛头蝮的毒腺拥有极强的血循环毒素,最大放毒量108毫克。这一“剧毒杀手”喜好在夜间活动,通常隐藏在岩石缝隙和落叶堆中,以及在有大量植被和藏身之处的地方,较难发现。

  “嘶嘶……”蛇吐信子的声音在夜间的雨林是个危险信号,这是原矛头蝮利用舌尖来搜集,感受环境中的气味因子。原矛头蝮悄无声息地潜伏在灌丛中,迅疾地攻击了一只针毛鼠,毒液正逐渐破坏针毛鼠的凝血因子,导致其脏器大量出血。体形细小的原矛头蝮需要将下颌骨张至脱臼状态,用近半小时的时间吞下这顿大餐。

  ◎ 大型蜘蛛——海南塞勒蛛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有中国目前已知的最大蜘蛛——海南塞勒蛛。它总喜欢躲在幽暗的洞穴里,并且对人体气味极其敏感,拍摄人员只有借助特殊的红外摄像技术,才能一窥其活动的踪迹。

  海南塞勒蛛是捕鸟蛛亚科的一种,这一海南特有种也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成年的海南塞勒蛛把腿展开,长度能超过20厘米,而且敢于捕捉比自己大两倍的猎物,被当地人叫作“地老虎”,它们喜欢栖居于土坡上的洞穴,夜晚在洞口埋伏捕食路过的昆虫和小型动物。

  夜幕降临,海南塞勒蛛在洞穴旁从容地梳理着毒牙,这是它的致命武器。海南塞勒蛛毒液成分复杂,能够针对神经系统迅速引发剧痛和痉挛。随后,它回到自己的洞口前,从腹部末端吐出绵密的蛛丝,开始制造捕猎的陷阱。

  与常见的蛛网不同,海南塞勒蛛织出了一张细密的地毯,这是灵敏度极高的“传感器”。随后,海南塞勒蛛藏回阴暗洞穴中,观察一切风吹草动,等待猎物自投罗网,在捕猎成功后,它用蛛丝拉起一道门帘,独自享用大餐。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奋楫逐浪自贸港 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03版:奋楫逐浪自贸港 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04版:奋楫逐浪自贸港 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05版:奋楫逐浪自贸港 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06版:奋楫逐浪自贸港 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08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9版:民生新闻
   第010版:万宁观察
   第011版:中国新闻
   第012版:世界新闻
   第013版:海南周刊
   第014版:封面
   第015版:封面
   第016版:封面
   第017版:史话
   第018版:文化
   第019版:物种
   第020版:海之南
   第022版:乐活
   第023版:人物
   第024版:鉴藏
   第026版:悦读
   第028版:文苑
雨灵奇幻多
解码美丽中国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