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梦晓
当前,海南积极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向天图强”被写进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海南如何发挥独特的航天优势,加快“向天图强”?3月21日,海南日报记者就此专访文昌市委副书记、市长,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局长刘冲。
刘冲说,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航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赛道之一,是构建我国航天产业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推动力。
当前,文昌国际航天城以“建设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打造空间科技创新战略高地”为总目标,聚焦打造“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世界一流航天科技城”,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支撑航天强国建设,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和“航天+”产业,全力构建“一中心两区”,即国际发射中心、国家级商业航天创新示范区、国际合作先行区。
“文昌发展商业航天具备独特优势和核心能力,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刘冲表示,当前文昌正在推进全域航天城建设,走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航天产业发展道路,具体要分三步走。
一是发挥“两场三链”的核心优势和产业集聚优势,打造商业航天胜地和航天产业集聚地。文昌拥有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场和全国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射场,具有纬度低、射向范围广、落区安全、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能够形成高效率、低成本的核心发射能力。以商业航天发射场为核心形成的产业发展逻辑,正得到广泛实践认可,产业集聚效应正吸引航天头部企业在文昌加速布局。
目前,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一号发射工位已竣工,今年下半年将实现常态化发射,已逐步形成以火箭院、国家航天局、中国空天院为链主的产业生态。
“文昌将以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为依托,加快建设星箭产业园,打造卫星超级工厂,以场带产、以产兴城,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加快补链延链强链,打造‘出厂即发射、发射即运营、数据即服务、返回即复用’的产业组织创新模式和‘创新即生命、开放即未来’的发展生态。”刘冲表示。
二是发挥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协同优势,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文昌国际航天城内落地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搭建了火箭装配厂房、卫星总装测试厂房等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创建了海南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海南卫星数据与应用研究中心等航天领域新型研发机构,挂牌深空探测实验室文昌基地,组建了一期规模10亿元的海南航天产业基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正加速融合并发生化学反应。这里将加快提升新一代载人航天、重型火箭、可重复使用火箭、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保障能力,坚持科技、金融“两个动力”,聚焦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发挥产业投资基金撬动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面提升航天领域创新能力,增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源动力。
三是发挥海南自贸港政策、商业航天开放政策的叠加优势和国际化优势,打造国际合作根据地。
刘冲说,文昌国际航天城有国家发改委给予海南含金量极高的“航九条”政策,有自贸港政策,有文昌国际海缆登陆站优势,在海洋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国际旅游等重点行业应用场景广泛,能够有效牵引释放空天大数据价值。
“我们将布局以国际化、应用场景为优势的共用平台,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培育壮大空天信息产业,形成航天数据汇聚能力和处理能力,实现航天数据资源高质量汇聚、高水平流动开放和引领带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刘冲表示。(本报文城3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