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3月25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口“果商”
古老情歌长流传
海口长流民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张雨 摄
情歌是海口长流民歌的主要内容。 张雨 摄
春节期间,长流民歌爱好者在海口市长流镇新民村举行对唱活动。 韦茂金 摄

  ■阿紫

  编者按

  在海南岛北部海口羊山、长流等讲临高语地区,一提到“果商”,上了年纪的村民没有不知道的。然而,不可望文生义,这里说的不是从事水果买卖的商人,而是用当地方言传唱的民歌,如,用石山方言演唱的“石山民歌”,用长流方言的“长流民歌”。

  据了解,“果”在临高语方言中意为“果实”“成果”,而“商”则是我国传统音乐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中的一个音阶。临高语多倒装句式和语序,“果商”其实就是“商果”,大致可以理解为“用古代商调演绎的音乐果子”。

  长流民歌在传承和创新方面,群众基础好,民间活动多,近年来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长流方言属于古吴扬越语言,是汉藏语系侗傣语族壮傣语支的一种。长流民歌是长流方言(俗称长流话)的衍生物,由于历史过于久远,已经没有明确可考的文字记载。

  据《那秫村志》记载,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那秫村(今海口市秀英区长流镇新民村)读书人王斗文中举(1771年恩科进士)的消息传到家乡长流地区时,当地歌手编写了夸赞他的民歌,并在长流地区迅速流传,这首民歌一直传唱到当代,说明至少在清代长流民歌的传唱已经非常普遍而且广泛。

  长流民歌的演唱区域主要在长流地区,就是包含长流、西秀两镇在内的使用临高方言的区域,总人口接近十万人。长流民歌扎根本土,深入人心,几乎每个村庄都有几十到上百人在生活中经常练习民歌,美德、博养、大效等村庄的民歌手积极参与各类民歌演出活动。

  以情歌对唱为主

  长流民歌在当地百姓中口口相传,世代传承,历久弥新,虽然鲜有文字记载,却广泛流传于民间。

  笔者调查发现,长流民歌的演唱形式多是即兴吟唱,高手可以从身边事物信手拈来,形成现场演唱的歌词,这可以说是长流民歌最大的特点。

  长流民歌的唱词一般分为四句,以七言为准,偶尔也会有六字或八字、九字的情况,可以反复吟唱。词的表现带有鲜明的古骆越遗风,大量使用“叠句”“叠字”“比喻”等手法,比如“侬走在路走急急”“讲短讲长讲哥才”等歌词。同时,歌词每句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长流话)。

  长流民歌内容取材广泛,来源于生活,着重反映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主要选取天文、地理、动物、植物、节气、耕作、生活抗争及身边的人、事、物为内容,吟唱自己经历过程的所见所想,是当地百姓社会生活和内心的真实反映。新时代,长流民歌与时俱进,把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题材融入歌词中,创作出了许多新的方言民歌。

  长流民歌的演唱形式主要有对唱、独唱以及合唱,但以对唱为主。男女对唱也是长流民歌最显著的特点。比较典型的有传统民歌《哥问侬答》:(男)侬知什么果在杆?侬知什么花向下?侬知什么眼反上?侬知什么口反下?(女)侬知波罗蜜果在杆,侬知芝麻花向下。侬知蟹田眼反上,侬知鸟鹰口反下。

  从长流民歌这些直译的歌词,不难发现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语序颠倒,如“蟹田”是“田蟹”,“鸟鹰”即“鹰鸟”(老鹰)。这与长流方言的语言习惯有关,长流方言以倒装句为主,主谓颠倒,即谓语在前主语在后的特点。

  在长流民歌的吟唱中,出现频率最高、作品数量最多、最受欢迎的是男女情歌对唱。追求纯真爱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传承数千年不变的追求。比如传统民歌《哥想和侬合五行》,歌词长达十六段,采取问答形式表现了一对青年男女相互追求婚恋的过程,其中也不乏俏皮诙谐的对话,十分风趣幽默,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其中一段女方唱的:“狗吠汪汪吠鸡啼,阿哥打伞巡后家。巡去巡回找妚英,妚英出门不在家。”短短几句歌词有场景,有画面,有情感,有人物,表现了青年男女丰富的恋爱感受。

  长流民歌的唱腔固定,只有基本唱腔,当地百姓喜闻乐见,不分男女老幼,不管文化程度高低,一学就会,很容易入门。

  长流民歌基本唱腔采用的是“商调”,百姓称唱民歌为“唱果商”,即“商调古乐结成的果子”。据《礼纪·月令》:“(孟秋之月)其音商。”

  “商”是指中国五声音阶宫、商、角、徴、羽中的第二个,即1、2、3、5、6中的2。五音中各相邻两音间的音程,除角与徵之间、羽与宫(高八度的宫)之间为小三度外,其余均为大二度,是中国传统声乐理论中采用的音级标准。从这个角度看,或许可以推断出长流民歌传唱历史之久远。

  长流民歌爱好者众多

  西秀镇博养村是琼北地区人口最多的大村庄,也是长流民歌的重要传唱区域,博养人从古至今积极参与创作和传唱了许多长流民歌,演唱长流民歌的群众基础非常好。每年村里有喜庆节日,如“外嫁女回村”、每年农历正月十三上村栏舍节等,大家就喜欢邀请长流地区的方言民歌手来表演,渲染节日欢乐气氛,也体现了博养人多才多艺热爱生活的性格,更展现出新一代博养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特别有意思的是,因为博养村能对歌的人才特别多,要是长流地区有外村姑娘要嫁到博养村时,一定要在娘家先多多练习长流民歌,否则可能无法应对闹新房时乡邻们的民歌对答挑战。

  这几年,博养村的邝才热、郑家福、张少玲、郑玉英、吴南丁等人,热心于弘扬长流民歌,经常组织部分歌手或爱好者深入乡村示范展演,传播方言民歌文化。

  2021年9月,邝才热与张小英合作的作品《哥想和侬合五行》荣获“首届长流民歌比赛”对唱组二等奖;张少玲获得独唱组二等奖。如此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了博养村传承长流民歌的底蕴和民歌选手的实力。

  近些年,在民歌歌手的带动下,每天晚上八点开始,村里喜爱长流民歌的妇女们,聚集在枇杷园的老枇杷树下或者在村外快速路口旁边,练唱长流民歌。你教我学,而且不断地创作出新的民歌,广为传唱。目前博养村经常参加民歌活动的歌手有一百四十多人。

  长流民歌是长流地区的文化遗产,它亟待年轻一代去继承和发扬。博养村的长流民歌爱好者们,在保护传承和挖掘整理方面作出了极大的贡献。2020年5月,长流地区的民歌爱好者们发起成立了长流民歌学会。在长流、西秀两镇镇政府的支持下,当地已举办了三届长流民歌比赛,充分调动了当地群众对民歌的喜爱和参与。

  当下,长流民歌与其他传统民俗形式一样,也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困难。

  首先,长流民歌存在演唱曲调和表演形式比较单调,传统的演唱仅有独唱和双人对唱形式,如果采取小品音乐剧的形式,加上本身的诙谐幽默语言,可能会受到年轻一代的欢迎,更有利于长流民歌的传播与保护。其次,因为生存压力影响和社会因素的丰富,传唱长流民歌的多为中老年人,而参与的年轻人很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长流民歌的传播。

  近年来,长流民歌学会通过举办比赛,网络宣传等形式努力推广宣传长流民歌,并且经常组队到各村巡演,挖掘整理了许多传统优秀民歌,比如《哭丧调》《结婚贺歌》《小妹择夫》等一大批传统民歌;也创作了许多新民歌,如《长流颂》《博养村好》《回娘家》等表现当代生活,歌唱家乡新风新貌的新民歌。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海南向新——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系列报道①
   第003版:本省新闻时政
   第004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5版:深读·海南
   第006版:定安观察
   第007版:中国新闻
   第008版:中国/世界新闻
   第009版:海南周刊
   第010版:封面
   第011版:封面
   第012版:封面
   第013版:封面
   第014版:封面
   第015版:海之南
   第016版:民间
   第017版:物种
   第018版:新知
   第019版:读图
   第020版:乐活
   第021版:悦读
   第022版:随笔
   第024版:影视
古老情歌长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