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记者 习霁鸿
“打开”一座城市,也许有100种方式。通过影像是其中颇为重要的一种——站在漫长时光长廊的某一处,任由一张张照片带着你,以亲历者的身份回忆,以旁观者的身份思考。
3月3日,“烟火海口”孙诺街头纪实摄影展在海口“觅·艺术馆”开幕,本土摄影师孙诺16年间的300多张照片,展示了海口的烟火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聚焦老街。
孙诺是海南乐东人,大学学的是美术,2003年毕业后去深圳工作了一段时间,2008年前后回到海口生活。在海口,他开过广告公司,也为家乡乐东拍过一些宣传片,他会设计,但更喜欢摄影。孙诺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他出门总是习惯背着相机,上下班时也会特意骑电动车去骑楼老街绕一圈。“不是非要去拍什么,只是希望当内容跟我相遇的时候,我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孙诺认为,拍摄照片是一个叠加的过程,变化也在叠加中发生,如此,照片自然会形成时代的叙事。
看展的过程,也是阅读这段时代叙事的过程。
通过孙诺的镜头,可以看到海口的街被岁月一遍遍浸染,曾经艳丽的色彩晕成灰白;可以看到,人们在骑楼的门廊里手持棍棒舂米粉;男人捏着夹子小心翼翼地夹着自己的胡须;年轻的学生通过三头吸管共享一杯饮料;年迈的阿爹斜坐在老爸茶店里,失修的铁皮房顶漏下来一束光,刚好打在他手中的报纸上;父亲拉着装满废品的板车,弓着背艰难前行,年幼的孩子坐在他肩膀,笑得无忧无虑……
对于孙诺的纪实作品,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副教授周洁如此评价:纪实摄影的生命在于能真实准确地记录时代中的生命、生活,可以是美丽的鲜花,也可以是不忍目睹的牛粪,但优秀的作品,一定会走进时代与生活的深处,带领读者一同观察和思考。
孙诺展出的照片都没有命名。他认为,纪实摄影只要有时间、地点因素就足矣。“我不想以个人主观想法去给一张纪实照片作解读。照片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观众会接收到它发出来的信息。”他说。
孙诺倾向于这样的思考留白,他还在展馆中专门辟出一块空间,展出自己拍摄到的200多张背影。“背影其实很有表现力,它可以映射出人物的社会属性,但又没有那么直接。它给观众一定的线索,也给观众想象的空间,观众看到照片之后能大致猜到人物背后的部分故事。”孙诺说。
孙诺坦言,自己以往只管拍摄,疏于整理,此次展出的照片,是经过一个多月七八轮筛选而来。“这次办展,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总结,也算是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交代。”他也想通过这次的展览看观众的反应,如果有镜头里的人看到了这个展,他也十分乐意将照片相赠。
孙诺把这个展视作开始。他还计划在年内办更多纪实摄影展,把躺在电脑硬盘里的海量照片按更细化的分类,分组展出,展示不同角度的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