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黎鹏
随着第29个“世界读书日”的到来,阅读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今,在电子阅读浪潮的冲击下,依然有许多读者选择到图书馆借阅纸质书。海南日报记者近日走进省图书馆,与老中青和少儿读者们交流借书的那些故事。
“纸质书更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我家距离省图书馆不远,过来很方便。”在自助借还书机前一通操作后,海口市民莫秋香将借阅的两本小说顺利归还,向记者分享自己的阅读习惯。
“虽然周围不少人都购买电子书来读,但我还是喜欢一手捧着纸质书,一手翻着书页去读。”莫秋香坦言,相较于电子阅读,纸质阅读更能让她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而安静的图书馆对她而言更是阅读的好去处。
在莫秋香看来,纸质书避免了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带来的疲惫感,对眼睛负面影响较小,同时也能促使人思考,增强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莫秋香比较喜欢文学类、哲学类和生活类书籍,她会关注一些专门推荐书籍的微信公众号,不定期地浏览,看到自己心仪的书籍再到图书馆来寻找。
莫秋香说,找好书后,每当有时间她都会选一个僻静的位置阅读,书中打动自己的地方她会用手机拍照留存下来,有时还会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分享到朋友圈,和家人朋友一起交流。
与莫秋香一样,在海口工作的00后读者刘婷也是省图书馆的常客。
“我父母很喜欢读书,在我小时候他们去逛书店都带着我。凡是我看上的漫画书,他们基本都会给我买。因此去书店也成为让我开心的事。”在父母影响下,刘婷渐渐也喜欢上了读书。扉页里散发出的淡淡墨香,让她心情愉悦。
从诗歌到散文,从短篇小说到长篇小说,从历史书到哲学书……随着阅读面不断扩大,刘婷开始到图书馆借书,以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
“在图书馆里经常有意外收获”
来自黑龙江的李鸣军是一名50后,退休后,他来到海南生活,看书成了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从小就对历史感兴趣,特别想系统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但以前工作很忙,抽不出时间好好看书。”李鸣军遗憾地说。
现在空闲时间多了,李鸣军便挨个把历朝历代的书籍找出来,借回家好好研究。“我来图书馆的频率不算很高,差不多一个半月来一次。但每次来都是满载而归。”翻看李鸣军展示的借阅记录,他借的书基本都是历史类书籍。
在许多图书馆工作人员眼中,75岁的林芳善是馆内资深读者,他热爱读书,喜欢海南文化,还出版过《府城岁月》等图书。
2009年退休后,闲不下来的林芳善萌发了拍摄、编著海口历史文化遗存系列图集的念头。在工作开始后,他才发现很多历史文化的背景资料自己并不了解,无法作出准确的表述。思来想去,他决定到省图书馆借阅书籍,查找相关内容。
“对我而言,图书馆真的就是一个巨大的宝藏,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林芳善坦言,自己需要的资料基本都能在这里找到,这不仅增加了他的知识储备,也让他能够顺利开展后续研究。
“阅读让我与别人交流时更自信”
虽然家里离图书馆很远,但每个周末一有时间,海口市西湖实验学校五年级学生蔡昕怡总是会忍不住跑到省图书馆找书。
“老师一直鼓励我们多做课外阅读,以此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蔡昕怡和同学们都十分喜欢生活类的散文集和短篇小说,大家找到新书会互相交换着看。
“碰到优美的句子我会在反复欣赏诵读的同时摘抄下来,不仅对写作有帮助,也能提升思考的能力。”蔡昕怡说。
“我性格比较内向,阅读使我不断积累沉淀自己的知识面,在和别人交流时信心更足。”刚一见面,90后读者王钟满就向记者推荐了一本科普类书籍《戏很多的医学史》,该书用通俗幽默的语言解读医学发展历史,让读者更加理性地认识疾病和健康。
王钟满从2018年开始到省图书馆借阅,目前为止已经借阅了近140本图书。
“于我而言,阅读还是疏解低落心情的一味良药,不仅能让我转移注意力,也带我走进另一个世界,为心灵寻得休憩之所。”王钟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