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口市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长王波:
不做手术却最懂手术的“大管家”
王波在进行术前准备。

  ■ 本报记者 刘梦晓 实习生 张佳男

  他们是全能护士,为了精准识别、递送上万件手术器械,规范使用百余种仪器设备,熟悉近千种手术,要经过多年的学习、培训和锻炼;

  他们是“月亮天使”,顶着月亮上班,踩着月光下班,只有上班的点,没有下班的点;

  鲜有患者家属知道他们的名字,即便站在患者面前,彼此也不认识,更不知道他们付出了多少。

  他们就是手术室护士,海口市人民医院的手术室护士长王波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自1997年8月,王波就进入海口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工作。多年来,她带领着一支专业的护士团队,为患者的安全保驾护航。

  “我们的工作,容不得一点马虎。”这是王波的口头禅,也是这句话,时刻警醒她和身边的护士,认真对待手术室里的每一个细节。

  “手术室护理与其他护理领域相比,具有其独特性。”王波提到,手术室的护理工作需要和各个临床科室、设备科、输血科、供应室、病理科、后勤管理部门、信息科等密切联系,物资供应、人力安排、设备使用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梳理顺畅才能完成手术的配合。

  作为手术室里的一名“大管家”,王波必须每天提前到达科室,根据手术安排,进行相应准备,包括静脉留置、麻醉配合、仪器准备、手术配合等。术中输血、病理标本送检、观察病情,术后转运交接等,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准。为了提高病床周转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手术室护士加班是常态,而高强度、快节奏也已经成为他们的工作日常。

  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27年,王波也曾感觉到累,却从未厌倦过,“这是治病救人的工作,我们的每一分付出,都可能挽救一条生命、一个家庭。”她说。

  几年前一个平静的夜晚,正在值班的王波接到一通急促的电话。“护士长,现在有个肢体断离伤的患者,出血很多,情况危急。”电话那头传来了焦急的声音。王波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赶往手术室。面对患者肢体不断外涌的鲜血,她迅速进入冷静和专业状态。

  在王波的指挥下,手术室变成了一个高效运转的战场。护士们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取血、输血、抽药、给药、物资准备、器械准备、手术配合等工作。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每个动作都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

  经过数小时的紧张手术,患者的情况终于稳定下来。当手术结束时,大半个夜晚已经过去。虽然疲惫不堪,但王波和团队成员们的心中充满了欣慰。

  作为护士长,王波非常重视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为此她还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比如定期让护理人员参与到质控分析工作中,不断提高护士们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护士节到来之际,王波也只有一个心愿:愿所有的抢救都能成功,愿每一位病人都能康复。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民生新闻
   第006版:中国新闻
   第007版:世界新闻
   第008版:健康周刊
特别的守护 平凡而温暖
铅衣铸铠甲 愿做提灯人
不做手术却最懂手术的“大管家”
幕后英雄的无菌使命
看“脸色”行事的“婴语翻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