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屯昌大力推进非遗武术进校园
打出“组合拳”“武”动大课堂
屯昌坡陈五形桩县级非遗传承人周道雄指导孙子周兴淳练功。 林小丹 摄

  ■ 本报记者 曾毓慧 通讯员 林小丹

  抱拳、作揖行“拳礼”,扎马步、推掌、抡拳,稚气但有力的“哼、哈、兮”响彻校园……近日,在省级非遗项目“坡陈五形桩”武术教练的指导下,屯昌县新兴中心小学千余名学生在运动场上整齐列队,参加新一期的课后特色武术课程。

  “屯昌是武术之乡,‘坡陈五形桩’‘四门归中’‘五门归中’拳法流传至今已160余年。”屯昌县旅文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政府扶持+学校自筹+社会支持”模式,全县已至少有19所中小学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传承弘扬特色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

  从一校推广至全县

  新兴中心小学一年级学生周兴淳一脸稚气,但一扎好马步、打起拳来,小萌娃“闪变”小男子汉,只见他双眼瞪视前方,每一次出拳踢腿既有力又迅捷。看到这一幕,当天授课的坡陈五形桩县级非遗传承人周道雄面露悦色。实际上,他俩是一对爷孙。

  “习武先学礼,孩子喜欢在学校与同学们一起学武术,那劲头比在家里练打拳认真多了。”来自新兴镇坡陈村的周道雄介绍,在村里,坡陈五形桩沿传至今已历经七代人,今年也是他与李三等本地武师辗转屯昌各校教学生“打拳”的第七个年头。

  2015年,屯昌被授予“全国武术之乡”称号,为更好地传承武术文化,屯昌大力支持新兴中心小学率先成立校园武术社团,该校于2018年编撰《坡陈五形桩》特色课程教材,并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特点分别开设武术特色课堂。

  “武师授课,用心练拳的可不只是学生,体育老师也要认真记下每一条教案及拳法等。”屯昌县旅文局副局长谢善之介绍,武术进校园,屯昌由一校逐步推广全县。在旅文局、教育局、各学校等支持下,由县武术协会组织教练指导各学校开展武术教学,各校体育老师同步辅助,形成“传帮带”授课模式。

  新兴中心小学副校长李会琳说,目前,全校各班级每周不少于两节武术特色课程,每节课40分钟。习武不是为了争强好斗,而是要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更好地传承武术非遗文化。

  据了解,坡陈五形桩2014年列为屯昌县级非遗项目,2023年获评为省级非遗项目。

  让更多学生加入习武行列

  “我们并不局限于坡陈五形桩一门课程,而是鼓励各武术教练根据自身特长,适时增加相子道短兵器、太极拳等内容。”屯昌县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鼓励各校遴选优秀学生加入学校武术队,并通过举办全县校园武术比赛等活动,让更多中小学生加入习武行列。

  据了解,屯昌县近年来已累计投入上百万元为武术进校园活动提供器材、经费及人员培训等支持,并动员海南省武术协会及部分体育文化企业提供场地及培训服务,形成了政府大力扶持、学校积极自筹、社会各界支持的良好局面。

  在坡心镇坡心中心小学,每逢各班级体育课或上午课间操时间,学校会组织学生操练坡陈五形桩拳法。学生家长认为,能让孩子把身体锻炼好,也能提升他们的精气神。该校校长程强表示:“这是屯昌武术之乡的传统文化,也是非遗传承,学校一定会坚持开展这项活动。”

  (本报屯城5月18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海南鲜品·品鲜南海
   第005版:中国新闻
   第006版:中国新闻
   第007版:中国/世界新闻
   第008版:文化周刊
到2025年底推动海南成为智慧教育岛
海医一附院成立住院调配中心
一季度我省复议机关新收复议案件1184件
在文旅交融中体验海南之美
竞逐装配式建筑“赛道”
已有千余名大学生报名
村里来了“新青年”
打出“组合拳”“武”动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