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晓民
近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调了改革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紧紧围绕”则明确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向,为我们更好地以改革为先导、向改革要动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改革不是改向,变革不是变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换言之,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本身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其内在决定了改革的性质方向、重点任务和推进方式。为此,全面深化改革,唯有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展开,才能更好地体现其方向立场、价值旨归,才能更好地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带动人民群众朝着复兴之路阔步前行。
事业发展出题目,深化改革做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决定了全面深化改革所面临的任务、所要解决的矛盾。比如,“人口规模巨大”既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带来了艰巨挑战,如何破除自然条件约束,以及人口分布不均、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的制约,形成劳动力资源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来破解。再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其中,构建更加完善的收入分配制度,高效做好二次、三次分配,激活农村土地资源等,都涉及深层次制度问题,必然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也就是说,全面深化改革,改什么、怎么改,都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标尺,才能摸准时代的脉搏,更好破除发展的痛点。
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在“全面”,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决定的。中国式现代化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涉及政治保障、旗帜道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诸多方面。这说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落到改革上,必然是全面而深刻的,零敲碎打的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中国式现代化愈往前推进,改革涵盖的领域就愈广泛、触及的矛盾问题就愈尖锐、涉及的体制机制障碍就愈艰巨,就越要在“全面深化”上下功夫,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道阻且长,惟改革创新者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求。尤其是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严峻形势下,找准改革的“准星”,明确改革的“方向”,至为关键。唯有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才能提高改革的精准度、精细度,让好钢用在刀刃上、把资源用到紧要处,不断拓展改革的广度、深度,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确保在新征程迎难而上,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古人云,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站在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战略高度,时时依照中国式现代化蓝图把改革推向前进,才能切中发展的关键,明晰前行的路径,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更加澎湃,让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乐章更加壮丽。
(转载自《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