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南非遗购物节
解锁非遗消费新体验
活动现场。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曹志 摄

  ■ 本报记者 刘晓惠

  掀开后备箱,支起小桌板,摆上黎锦、牛皮凳、鹧鸪茶、定安粽……近日,海南非遗购物节在海口东坡老码头火热开市。来自各市县的非遗传承人拿出了看家绝活儿和压箱底的宝贝,让非遗古韵更加新潮。

  一块粗剪牛皮,两圈韧实木框,林明忠的双手在数根藤条中翻腾,不一会,木棍交接处已缠绕上了交织有序的藤条,一个牛皮凳初具雏形。

  林明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牛皮凳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在非遗购物节现场,他制作牛皮凳引来许多人的围观。他向海南日报记者介绍,制作黎族牛皮凳的藤条、木框来自黎山深处。

  “这是家传的手艺,从爷爷传到父亲,现在我又传给儿子。”林明忠说,虽然祖传的手艺没变,但现在的牛皮凳已经不同于以往,“以前这是我们自家使用的‘传家宝’,现在已经是深受游客喜爱的商品了。”

  活动现场,来自湖北的徐女士抬起一张牛皮凳,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手感真好,很结实,也很有特色。这个多少钱?”林明忠抬起头来回答:“这张300元。”徐女士爽快地说道:“好!我买了。”

  在林明忠摊位的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双面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符秀英正在推销她的双面绣摆件。“这绣的是我们海南的坡鹿,寓意一路平安。”符秀英向围观者们介绍。

  当天下午5时,符秀英刚摆好摊位,顾客便络绎不绝。她的摊位上摆放的近百件新潮时尚的黎锦“小玩意”,有黎锦香囊、黎锦手镯、黎锦耳环、双面绣摆件,吸引了不少小姑娘现场试戴。

  购物节现场,不时飘来一缕缕茶香。另一边,鹧鸪茶非遗传承人钟昌旭现场展示了其独特的冲泡技艺,茶香四溢,引得游客纷纷驻足。礼盒装、便携装、家庭装等不同包装的鹧鸪茶摆满了摊位。

  鹧鸪茶,这一源自万宁东山岭及海南中部山区的野生茶,被当地民众誉为“灵芝草”。近年来,鹧鸪茶不仅成为茶店里、水吧里的热销产品,还是许多游客来海南必带的特产之一。

  钟昌旭从2011年开始经营鹧鸪茶工作坊,见证了鹧鸪茶从深山特产变为热门旅游商品的变化。如今,他经营的三家工作坊每年能产出上千斤的鹧鸪茶,销售额能达到两百多万元。他说:“非遗项目在得到保护传承的同时,不断结合市场,创新推出产品,深受市场欢迎,我们在非遗创业赛道上信心十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虽带有“遗产”二字,却又是一直充满生命力的。近年来,海南创新推动非遗与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让非遗传承保护更具活力。非遗成为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尚服装、文创产品、生活家居、美食等,可见可感可体验,真正融入了现代生活。

  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公共文化处(非遗处)相关负责人说,海南将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遗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活态传承,打造非遗之旅线路、培育非遗旅游品牌、打造“非遗+”特色旅游产品,让非遗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取经京津冀——关注海南省党政代表团赴京津冀考察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儋洋新篇章
   第007版:新海垦
   第008版:中国新闻
   第009版:中国新闻
   第010版:世界新闻
   第011版:文化周刊
   第012版:文化周刊
   第013版:文化周刊
   第014版:文化周刊
   第015版:广告
   第016版:广告
寻迹城市野趣
解锁非遗消费新体验
雨林里的“蘑菇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