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捕捉人与自然共生的新景象——
寻迹城市野趣
薛美丽。受访者供图
露蔸叶山蟌。卢刚 摄
彩鹮。薛美丽 摄
红腹异蜻。 卢刚 摄
卢刚(左)和同事在安装红外触发照相机。受访者供图

  ■ 本报记者 张琬茜

  举起相机,瞄准、对焦、按下快门……一番快速操作之后,薛美丽仔细翻看着相册。画面中,12只彩鹮翩跹,羽翼丰满;

  查看四周环境,寻找合适点位,布设监测相机,卢刚期待着,将有更多的豹猫闯入红外相机的视野中,与公众见面;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海南不断上新的新奇物种,也捕捉到一个又一个城市与野性交融的美好瞬间,为我们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景象。

  她自带“吸鸟体质”

  简单吃过午饭后,薛美丽带着“长枪短炮”来到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海尾湿地公园)。只要一有时间,她就往湿地里“钻”,“期待收获不一样的惊喜”。

  4月27日,12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现身海尾湿地公园,海南监测到的彩鹮数量再创新高,这也是昌江首次记录到彩鹮。薛美丽正是此次的记录者。

  作为海尾湿地公园管理中心负责人,薛美丽并非“科班出身”,从事生态监测工作也是“半路出家”,“可我好奇心强,看到各种鸟从眼前飞过,就想知道它们叫什么。”

  自2019年来到海尾湿地公园,为了更快地适应工作,薛美丽反复研读湿地专业书籍,上网学习其他湿地公园的工作经验,向同行“取经”……经过10个多月的“恶补”,她的心里逐渐有了底,还自费购买了鸟类专业图鉴、专业相机,按图识别和拍摄记录湿地公园中的野生鸟类。

  薛美丽的手机相册里装满了她的“宝贝”,既有经常光顾湿地公园的“熟客”,也有远道而来的“贵宾”。“这就是彩鹮,12只同时出现,太难得了!”指着彩鹮的图片,她激动地说。

  按照以往的经验,“五一”前后,海尾湿地公园会有一些鸟儿过境,特别是一些珍稀鸟类。薛美丽原本打算去监测黑脸琵鹭过境,却意外地与彩鹮来了一场美丽邂逅。

  4月27日一早,薛美丽如往常一样来到湿地公园。靠近水域后,她先用望远镜眺望,看是否有目标出没。突然,草地里的一串黑影引起了她的注意——远远望去,大概有十几只,但距离太远,看不清具体形态。

  “可直觉告诉我,这绝对是好东西。”于是,她赶紧举起长焦相机,连按快门。果不其然,放大查看画面中的黑点后,她对着不远处的丈夫惊呼:“彩鹮来啦!”

  为了能近距离拍摄彩鹮,薛美丽和丈夫迅速将车掉头,开往一条离鸟群更近的小路,两步并作一步,沿着一条小土路往深处走。往里走,彩鹮的姿态逐渐清晰;再往里走,数量得以确定,1只、2只、3只……12只!

  为了不惊扰彩鹮,薛美丽举着相机一动不动,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还时不时地被草地里的红火蚁叮咬,可她却乐此不疲。

  “12只彩鹮惊现昌江”的消息传出后,不少拍鸟爱好者蜂拥而至。接连几日,薛美丽被各种电话轮番“轰炸”,有问具体地点的,有问好不好拍的……“那几天喉咙都喊哑了。”

  除了彩鹮之外,薛美丽还观测到黑鹳、黑脸琵鹭、蛇雕、紫水鸡等多种珍贵鸟类,“这片沼泽地是鸟儿迁徙过程中的一个补给站。”有朋友笑称她自带“吸鸟体质”,可在她看来,“每一次的意外之喜,都是与鸟儿的有缘相遇,也是一种缘分吧。”

  他记录湿地“精灵”

  一只只全身闪烁着金属般艳丽光泽的栗喉蜂虎迅速掠过天空,发出如口哨般清亮的鸣啼……在海口五源河湿地公益保护区蜂虎观测地,如此景象并不稀奇。每年4至6月,有着“中国最美小鸟”之称的蜂虎,会返回海口五源河筑巢繁殖。

  与这片绿地一街之隔,是城市繁忙的车流和密集的住宅小区。作为海口西部的一条重要生态廊道,五源河湿地公园打通了森林、乡村、湿地、城市和海洋的通道,使得更多物种可以由此迁移。

  这些物种中,有一个小家伙因外表萌趣而深受人们喜爱——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除了山地林区,城市郊野或村庄附近也会出现豹猫的踪迹。”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说。

  2022年2月2日,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公布:2021年9月起,该机构在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设置的兽类监测项目频繁监测到豹猫活动的踪迹。这说明有一个豹猫种群生活在五源河区域,这也是海南首次在城区发现豹猫的种群。

  “豹猫分布范围广,适应能力强,在海口郊区监测到豹猫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卢刚不曾料想到,它能出现在如此靠近市中心的地方,其中一个监测点距离海口市政府办公区的直线距离不足500米。

  为了拍摄到豹猫出没的珍贵画面,卢刚和同事在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布设了多台红外相机开展兽类监测。起初,拍摄并不容易,由于红外相机长期布设在室外,设备的安全、稳定等问题无法得到良好保障。后来,他们给相机上了锁,做了标牌,绑在树上,并标注“做野生动物监测”,情况得以好转。

  每个月,卢刚和同事会不定期去巡护、更换相机储存卡,“一开始拍到的鸟类比较多,比较惊喜的是拍到了红原鸡在城市里出没。”相机放了大概半年时间,豹猫的“真容”才得以最终显露,并在五源河全流域多个点位频繁监测到了豹猫活动的踪迹。

  去年,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还在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首次发现了稀有物种露蔸叶山蟌。“这是自1999年首次在海南万宁被发现后,在海南的第二次记录,时隔20多年。”卢刚说。

  随着近几年外界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卢刚也欣喜地看到,不少物种新记录是由一些爱好者发现的,也有不少公众开始关注和了解身边的新物种,“期待未来将有更多有趣的发现。”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取经京津冀——关注海南省党政代表团赴京津冀考察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儋洋新篇章
   第007版:新海垦
   第008版:中国新闻
   第009版:中国新闻
   第010版:世界新闻
   第011版:文化周刊
   第012版:文化周刊
   第013版:文化周刊
   第014版:文化周刊
   第015版:广告
   第016版:广告
寻迹城市野趣
解锁非遗消费新体验
雨林里的“蘑菇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