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慢摇时光扇
《步辇图》(局部)。

  ■ 子安

  在炎炎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绿叶的缝隙,斑驳地洒落在青石板上。微风拂过,带来一丝丝凉意,仿佛能听到时间缓缓流淌的声音。在这样的时刻,我常常会想起那些古老的扇子,它们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还是用来驱散炎热的工具,更是艺术品和文化的载体。在古代,扇子被广泛用于社交场合,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同时,扇子也被用于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成为文人墨客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工具。

  扇子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被赋予了“摇风”和“凉友”的别称。在《尔雅》中,提到“以苇曰扇”,这可能是扇子最初的材质。想象一下,苇草编织缠绕,紧密地以扇柄为依托,扇骨为中心,十字成结,编织成手掌的形状,轻轻地摇动,就会微风徐来,带走了夏日的炎热。这最初的扇子,既可以像手掌般摇动,又如同团叶、圆荷般灵动。相比之下,后来的折扇则显得轻巧,可以折起来束成一束;而女士专用的绢扇,则是在雪白的扇面上绘上几朵桃花,成为美人遮面的美丽景致。这些扇子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用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美的体现。

  扇子的制作工艺也非常考究,从最初的苇草扇到后来的折扇,扇子的发展历程中蕴含着无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扇子的材质也多种多样,有竹、木、牙、玉、羽毛等不同的材料,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质感和美感。此外,扇子的形状和大小也各不相同,有圆形、方形、长方形、椭圆形等不同的形状,大小也有大到直径一尺多,小到只有几寸的扇子。

  在古代,那些侍者手执的长柄扇,不仅仅是用来驱散炎热的工具,更是显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些扇子被赋予了更深的意义,它们是帝王用来障风、蔽日的重要工具,代表着权威和地位。这些扇子,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演变成了仪仗的一部分,与我们日常使用的扇子有很大的区别。长柄扇的长达1.76米的尺寸,象征着主人的身份地位,用扇的数量也由主人的身份地位决定。在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中,以及山西太原市开化寺的宋代壁画中,都可以看到这些仪仗用的长柄扇。

  到隋唐时期,羽扇和纨扇方逐渐流向民间,宋以后,折扇才变得盛行。最早的关于折扇的史料见于宋代的壁画、造像石和漆盒上。折扇折后轻巧,展后舒雅,材料之外,扇面又大有可为,舞文弄墨的功夫全可施展。传到中国之后得到极大的发扬,书画名家和扇骨工匠将扇子制作发扬到了一种很极致的状态,从大小、工艺到材质,都非常考究。

  在古代,扇子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用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在诗词、绘画、戏曲等领域中,扇子成了重要的表现工具。文人墨客们挥毫泼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或山水,或花鸟,或诗词,每一把扇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扇面,就是欣赏价值极高的艺术瑰宝。与此同时,扇子也是社交场合的礼仪之一,被用来表达尊重和敬意。

  慢摇时光轻摇扇,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怀念,也是对现在的一种提醒。在这个繁忙的世界里,我们需要偶尔放慢脚步,感受生活的细节,享受那些简单而又美好的时刻。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取经京津冀——关注海南省党政代表团赴京津冀考察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儋洋新篇章
   第007版:新海垦
   第008版:中国新闻
   第009版:中国新闻
   第010版:世界新闻
   第011版:文化周刊
   第012版:文化周刊
   第013版:文化周刊
   第014版:文化周刊
   第015版:广告
   第016版:广告
名声实无穷
灰碱粿记
写在泥土上的诗
地头的瓦罐(外一首)
《海南岛的下午茶》(油画)
悼周伟民先生
周末游文昌清澜
唱昌化江旅游大桥
慢摇时光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