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张破渔网的重生之旅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钰

  除了被丢弃,一张破渔网还能有何归宿?悬挂墙面,变成独特饰品;巧手制作,成为有趣摆件;回收重塑,成为一顶帽子、一个包,甚至一张披肩……近日,海口高兴里,一场名为“把海带回城市”的展览,勾起了观众对人与海洋关系的思考。

  走入其中,就看到大片的渔网被悬挂在入口一侧,其中挂满用塑料瓶碎片和黏土制作的挂饰,上面用油性笔书写着人们对海洋的祝语。

  “这些渔网和塑料瓶,都是我们从琼海渔村收集而来。”展览发起方——“好瓶HowBottle”的品牌负责人范庭瑄介绍,展览的初衷,来自一则关于“幽灵渔具”的消息。

  根据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披露,每年有超过64万吨“幽灵渔具”被丢弃在海洋里,超过10万只海豹、海狮、鲸类等海洋生物死亡。

  “幽灵渔具”指的是,被丢弃在海洋里的废弃捕鱼用具和设备,包括渔网、鱼鳔、鱼钩等。它们如同“幽灵”一样,长期在海中漂荡,由于不易被看见,鱼类、海龟都可能被缠绕致死,吞食入肚。甚至浮游者、潜水者也可能被渔网困住而陷入危险。

  海龟被渔网缠绕在海底,因长时间无法呼吸而被淹死;去世海鸟的肚子里全是鱼钩和鱼线;海狮被渔网绕颈,难以进食而被饿死;大片珊瑚被渔网覆盖,无法接受光照,逐渐白化最终死去……“幽灵渔具”造成的悲剧,越来越多地浮现在人们眼前。

  深入了解后,众多惊人数据和触目惊心的场景让“好瓶”团队深受触动,也让她决心要为这些海洋生物做些事。

  “2021年,我们发起‘把海带回城市’项目,在渔村进行废弃渔具回收与监测巡护,设计渔网再生产品,并以此号召人们持续关注‘幽灵渔具’现象,提高海洋保护意识。”范庭瑄介绍,从2021年4月开始,公司在琼海市潭门镇排港村,与环保组织合作,雇佣两名渔民作为巡护员,在渔村的港口和海边收集废弃渔具。

  3年多的时间里,两名巡护员在102次巡护中,从海里捞出2285斤渔网等渔具,还陆续从村民手中收集来近7000斤废弃渔具,共计9285斤废弃渔网、渔具,回收金额约1.7万元。

  这些废弃渔具被收集后,“好瓶”与原料制造商合作,经过清洗、颗粒化、纱线化、染色等一系列工艺,制作成渔网再生环保面料,经过设计加工,摇身一变成为各种潮流产品。

  在展览一角,一顶黑色帽子前身可能是黑色胶丝渔网,一个蓝色背包可能是尼龙渔网的化身,甚至一张披肩都曾乘风破浪、满载渔获让人们看到“把海带回城市”的另一种可能。

  展览中,4家海洋环境保护公益组织,设计了独具匠心的展陈方式,将人与海洋的特别互动呈现在人们眼前,有潜水员潜入深海、回收渔网的图片记录;有净化海滩的VR体验;也有将海中收集来的渔网和浮标放到现场,邀请观展者制作出别出心裁的手工艺品。

  “我们希望在多元的互动中,唤起更多人的关注,让大家知道保护海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兴里运营相关负责人彭安琪认为,在海洋生态保护这条路上,或许还需要走很久。但新的尝试和探索,能引发对人与海洋的新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万宁观察
   第006版:东方视窗
   第007版:儋洋新篇章
   第008版:新海垦
   第009版:屯昌观察
   第010版:专题
   第011版:中国新闻
   第012版:广告
   第013版:文化周刊
   第014版:文化周刊
   第015版:文化周刊
   第016版:文化周刊
海南街舞就是这么燃
一张破渔网的重生之旅
这首推广曲,十足海南味
身手不凡的“舞”林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