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黎鹏)近日,高通量分子本草海南药物创新研发工程中心项目启动会在海南大学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团队将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程京团队合作开展高通量分子本草海南药物创新研发工程中心建设,进一步加速海洋药物及南药的研发和优化过程,不断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促进我国海洋药物产学研深度融合。
当前,我国在海洋药物研发中仍存在许多短板,诸如现有工具效率不高、海洋药物结构特异且复杂、有效成分难以确定、药效机制难以阐明、原料收集与纯化成本高昂、生物样本库均独立运作与体系分散等问题,阻碍了我国海洋药物的发展。
实践证明,在海洋本草药物研发中开发定制化高通量自动化系统平台,实现自主可控的集成化系统平台技术与实验室操作融合,能够为高通量海洋分子本草药物筛选过程带来前所未有的效率提升和精度保障。
对此,骆清铭团队与程京团队提出基于机器人、自动化、人工智能、类器官芯片、高内涵分析等前沿技术,通过对大量待选药物的有效性、毒性等指标进行高效分析,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高通量药物筛选装备和规范化、规模化、数字化的海洋分子本草数据库。
根据协议,双方团队将以分子本草技术为核心,以自主研发工具为依托,充分发挥各方在研发能力、技术储备、资源储备、人才培养和产业化能力等方面的互补性优势,搭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通量分子本草海南药物创新研发工程中心,深化海洋药物及南药的快速筛选与机制研究,助推我国海洋药物数据库建立、海洋药物研发、核心技术建立、抢占海洋药物国际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