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梦晓
海里的滋味,来到舌尖,是什么味?答案藏在鱼身上。
又到一年开渔时,恣意跳跃的鱼儿,被网到了海南人的餐桌上。于是乎,一场几乎带着隐秘仪式感的吃鱼盛宴开启了——
海南有众多港口,渔民更是不计其数。开渔之后渔网撒向大海,捕捞上岸的鱼类也各不相同。尤令人惊奇的是,不同的鱼有不同的吃法,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吃鱼习俗。甚至于从一条鱼的吃法中,还能看到各地不同的生活场景,更觉妙趣横生。
品味鱼之鲜香
海南人的舌尖,有一种神奇的功能:鱼鲜不鲜,吃一口便能尝得出。
“很简单,鲜鱼肉像蒜瓣,吃起来鲜甜。不鲜的鱼肉已经散了,吃起来带着粉质感觉,差别很大。”文昌高隆湾近清澜港,这里汇聚着大大小小的海鲜餐厅。刚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的年轻餐厅老板郑鑫说,鱼从市场到餐桌,会把住一道道关,从鱼眼睛的凸起、鱼鳃的颜色、鱼身的软硬程度等几个指标判断,“不鲜甜的鱼根本上不了我们的餐桌”。
想要获得最新鲜的鱼,就要盯紧渔船靠岸的时间。每每渔船靠岸,清澜码头总是挤满“抢鱼”的人,有的是为餐厅采购,有的则是把鲜味带回家。
清澜港的渔民出海后多向东南行走,带回的渔获多以鲳鱼、多宝鱼、蛤蜊、鲍鱼以及各类杂鱼为主。运气好时,还能捞上石斑鱼、野生东星斑等,能卖出个好价钱。等天气再凉一些时,就可以带回马鲛鱼、鲻鱼等鱼类。
“这些鱼类可以清蒸、香煎,做杂鱼煲,有的可以打边炉。还有一些特殊的做法,让人们吃到不一样的鲜味。”郑鑫说,清蒸的鲳鱼、多宝鱼经过热油一淋,香气四溢;野生的东星斑,可以清蒸,也可以做刺身,是难得的佳品。
值得一提的是鲻鱼。在文昌一带有鲻鱼饭,是一种颇具特色的乡村美食。海南琼菜美食文化宣传大使、《拾味海南》与《风味文昌》作者李子介绍,在这些地区的农村家庭,过去村民常用大铁锅蒸米饭,在米饭上面会加一层篦子用于蒸制鲻鱼。柴火的温度,让米饭和鲻鱼同时受热,鲻鱼的汤水透过篦子流到米饭中,在时间的催化下,和米粒完美地合二为一,让米饭有了鱼特有的鲜香。
从清澜港向北来到海口市演丰镇,也是一处吃鱼好去处。这里八九月的鱼类以麻鱼、龙胆鱼、石斑鱼为主,到了十月、十一月,则有鲻鱼、马友鱼、红花鱼、西仔鱼等鱼类,可以说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鱼类上岸,大大丰富了人们的餐桌。
在琼海潭门,10年前从广东返乡的王小珍在镇上开了家私房菜馆。早在2016年,王小珍就注意到潭门海鲜的发展前景,受益于“造大船、闯深海、捕大鱼”,她敏锐地觉察到,来自深海的潭门海鲜品质优良,又无污染,于是她的私房菜馆主打销售野生、新鲜的海鲜食材。
金线鱼、马头鱼、野生老鼠斑、东星斑、银鳕鱼、野生大金枪、燕尾星斑……渔船靠岸时,王小珍就是抢货大军中的一员。这些从南海深处返回的海鱼,有不少是稀有品种。“现在不少顾客从线上找我订鱼,很多鱼一拿货就要立刻冰鲜发货。” 王小珍说,对海南鲜鱼喜爱的客户有很多,通过线上沟通,不少外地人也学着本地人清蒸、白灼、打边炉,用最简单的烹饪方式,品味着海南鱼之鲜。
鱼干自有妙处
每天凌晨不到4时,儋州市海头镇渔市便已热闹起来。渔民吆喝声、食客询价声、车船鸣笛声交织成曲。不少渔民已经支起了临时摊位,将刚捕捞回来的渔获就地售卖。作为渔获上岸后的第一站,码头成了饕客们抢“鲜”的首选之地。前来购买的市民游客游走在各摊位前,精挑细选着海鲜。
当地居民张庆闻“鲜”而来,沉醉于白马井美景的同时,也很喜欢码头采买这种形式。“今天选了一些带鱼、螃蟹还有虾,带回去尝尝鲜。”张庆说。
开渔后,儋州的不少渔港码头进入了24小时工作模式。清晨5时,越来越多的渔船陆续归来,渔民在船上忙着清点渔获,搬运工人则将整理分装好的海鲜运送至货车上。“捕到的带鱼、螃蟹、琵琶虾,有的运到批发市场,有的运到预订好的顾客手中。”渔民符爱花高兴地说。
儋州的水产码头可以说是女人的天下,数百上千名“渔婆”集聚在各港口,翘首以待渔船归来,当渔船满仓归来时,“渔婆”们蜂拥抢购鲜鱼,她们头戴或尖顶、或圆顶的竹编斗笠,脚穿各色水靴,肩挑扁担与箩筐,集聚在码头……
而海头镇的“渔婆”,还擅长一种制鱼方法——鱼干。
已晾晒30多年鱼干的羊丽英有丰富的经验,她说海头晒鱼干以红鱼为主。“它是吃鱼长大的,所以肉很好吃。”羊丽英说,红鱼掠食小型鱼类,个体细小的红三鱼、银米鱼等都是它的食物,红鱼肉厚刺少,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营养十分丰富。
当地渔民介绍,红鱼基本上一出水面就会死亡,过去保鲜技术不成熟,所以漂泊在海上的渔民捕到红鱼后,会直接在船上剖肚摊开,晒成板形的红鱼干;或是在鱼腹内塞满海盐,做成“咸鱼粽”,待靠岸后晒干。
虽然现在保鲜技术已经跟上,但长期以来人们对红鱼干的喜爱,让这道美食经久不衰——红鱼干炖五花肉是儋州人绕不过的一道菜。从业40年的厨师孙绍仁说,将腌制好的红鱼用130摄氏度的热油下锅爆鳞,再搭配切成方形小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按固定的比例将红鱼和五花肉放入砂锅,不放盐油,保持原汁原味,慢火炖20分钟便可食用,“这种原始的烹饪方法最能释放鱼和肉的新鲜味道,依靠海产自带的鲜味就足够了。”
大海的馈赠着实丰富,能做鱼干的也不止红鱼。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麻鱼网干是当地有名的特产。“新鲜的麻鱼,可以用来焖、煮、炸,与酸菜、酸瓜或榨菜一起煮,口感更丰富,炸麻鱼可以做成酸甜味的。至于麻鱼网干,一般用来煮汤,比如煮排骨汤、猪蹄汤,用来炖五花肉也很鲜美。”当地餐饮店老板王少梅说。
苦辣酸甜个中味
“海南不管哪个海岸,吃鱼的方式相差无几,白灼、清蒸、鱼汤、焗、香煎,这些做法能够激发鱼的鲜甜味。”李子说,很多时候,人们其实对食物的烹饪方式并不追求细致。有些渔民甚至不清理鱼的内脏,直接就丢进水里煮,“但奇妙之处就在于,煮出来的汤特别鲜,鱼肉也充分保留了大海赋予的天然美味。”
不过也有一些特别的存在。比如酸味和海鱼,能碰撞出全新的味觉体验。
源于文昌的糟粕醋已经火遍海南的大街小巷。以糟粕醋为汤底的火锅,其中一道诱人的菜色便是海鱼。这是一段鱼和米的相遇相融。
糟粕醋的灵魂在于米的发酵。李子说,品质上好的糟粕醋,大米要经过十天半个月的发酵。经过时间的沉淀,米粒膨胀成了米花,融合酒糟后,散发出米醋的香气。端上桌的鱼要鲜,待糟粕醋锅底沸腾之后,趁着热气将鱼投放至锅中,大火咕噜,只需几分钟,醋的酸辣和鱼的鲜之间就产生了奇妙滋味。掌管鲜味的谷氨酸,在此刻得到最大的释放,从鼻尖到舌尖,妙不可言。
和糟粕醋发酵后的酸不同的是,在儋州、东方一带和陵水、三亚疍家人生活的地区,还有一种融合了自然果酸的海味——酸汤鱼。“酸汤鱼汤水的主料是酸豆。百年老树上的酸豆经过发酵,煮制成汤,就有了来自植物本身的酸味。”李子说,酸豆的发酵处理是一种吃法,和贵州的酸汤鱼用发酵的番茄做汤底类似。另外一种则是直接入汤,让汤汁有了更原始的酸味。有的时候,酸汤鱼中还会加入酸杨桃,又使得鱼汤带有水果的清香。
除了酸味,海南人食鱼版图上,还有一块独属于“黑暗料理”的地带。
它确实足够黑暗:一盘墨鱼不去墨汁,烹调好后满盘黑色。可这样的黑色,是很多本地人的心头好。
“虽然墨鱼汁看着有点暗黑,但是它的味道却极其鲜美,且口感也很好。”李子说,很多人被墨鱼汁吸引,在于它初入口时有些微苦,伴着墨鱼肉的鲜甜,尾调开始回甘,“由苦到甜的转换,自然顺滑,是大海又一层丰富的滋味。”
在临高,将海鱼用芭蕉叶子层层包裹,再投放进土窑里高温烘烤,亦成就一道美味。叶子的清香、鱼的鲜香,经过烘烤后层层传递,混合在一起,那滋味只有一个字:绝。
琼岛
经典鱼味
陵水
疍家海鲜鱼粥、陵水酸鱼汤、
蓝鳍金枪鱼刺身
海口
清蒸石斑鱼、椒盐马鲛鱼
文昌
鲻鱼饭、清水蒸灯光鱼
万宁
万宁鱼汤、炖竹棍鱼
琼海
一锅鲜、深海鱼刺身、粥底火锅鱼
东方
鱼粽、海鱼丸、酸瓜鱼
三亚
酸汤鱼、清汤红袍鱼
乐东
扁豆酱焖海鱼、鱼茶、炭烤马友鱼
儋州
清蒸红鱼、红鱼煲、
红鱼干炖五花肉
临高
土窑海鱼、番茄焖红杉鱼
澄迈
鱼酱、特色酸菜鱼
文字/刘梦晓
制图/杨千懿
本版图片均由李子兄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