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儋州中和四成酒家——
“东坡美食”挖掘者
  中和芝麻豆腐。受访者供图

  玉糁羹。 受访者供图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耿

  儋州市中和镇“四成酒家”,位于路面不宽的解放街上,四字招牌底下有两行字——“始于1999年”“弘扬东坡美食文化”,让人眼前一亮。

  菜单上,只见“东坡荔枝凉粉”“东坡肘子”“东坡玉糁羹”“东坡酒煮蚝”“东坡包豆炖土鸡”“东坡椰盅羊肉”“东坡豆腐”“黎子云鸡饭”“东坡饼”“东坡粽子”等与苏东坡相关的菜品和小吃名称,不一而足……

  酒家的运营者彭顶珊是儋州市东坡玉糁羹烹制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一聊之下,深感这位“70后”是个有故事的人。

  应记者之请,彭顶珊现场演示了制作玉糁羹的过程。先是将猪蹄与猪皮用水洗净后,放入姜片煮至滚沸,撇去浮沫,转小火熬煮约三十分钟,接着下山药丁再煮约十五分钟;夹出猪蹄、猪皮、姜片等,放入适量盐调味;然后倒入用破壁机打成糊状的山药糊(重量约为山药丁的两倍)与豆腐粒、西红柿粒,小火煮开后,再加入少许味精,便告完成。玉糁羹入口清香,口感鲜美、粉腻、绵润,令人难忘。

  然而,做好这份玉糁羹,并非易事,其背后是一位有着30多年从业经历者的学习和摸索。

  由于家境不好,1988年,年仅18岁的彭顶珊就已进入社会,打拼谋生,在小餐馆给掌勺师傅当过助手,从此对烹饪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然而两年后,小餐馆关门,彭顶珊一时无业可就,一度以给人理发为生,一干又是两年。

  1992年,得知海口市劳动局组织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粤菜烹饪技艺培训班,彭顶珊立即报名参加。结业后,彭顶珊在海口的几个餐馆和酒店当厨师。

  1999年回到中和,彭顶珊租下了解放街上的一间铺面开起了小餐馆,一干就是25年。

  “2011年,东坡美食在省内开始受到关注”,彭顶珊说,“从那年开始,我开始留意中和当地有关东坡与美食的传说,根据民间口述和文献记载,试着演绎东坡美食。”

  彭顶珊深知,口传心授和文字记录虽是依据,却并非美食本身,而美食往往是需要想象力和创新的。

  于是,他根据苏东坡被贬惠州时的一句经典“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开发了油炸的点心“东坡荔枝”;根据中和民间传说和苏东坡的《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他推想当天黎子云应该用自家的土鸡,给苏东坡做了一道类似于糯米鸡的美食,推出了“黎子云鸡饭”……

  相传东坡谪居儋州时,曾传授当地居民豆腐的制作方法。彭顶珊演绎的“东坡豆腐”,选用本土小黄豆、黑豆、芝麻、黄皮叶,制作成黄色的鸡蛋豆腐(意为黄州)、绿色的黄皮豆腐(苏东坡在惠州品味了诸多岭南水果)、芝麻黑豆腐(寓意苏东坡在儋州的至暗岁月,也可理解为黎明前的黑暗),三种颜色,三种口味,混搭烹制,意指苏东坡被贬的黄州、惠州、儋州三个地方。

  随着菜品的增加,彭顶珊目前已开发出了“东坡宴”,有十菜一汤之多,常与省内外的同行和文旅界进行交流,他的菜肴在儋州市和海南省的烹饪比赛中多次获奖。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视觉 复工复产
   第006版:本省新闻
   第007版:本省新闻 关注2024沉香花梨国际大会
   第008版:自贸港观察 焦点
   第009版:新海垦
   第010版:专题
   第011版:中国新闻
   第012版:世界新闻
   第013版:文化周刊
   第014版:文化周刊
   第015版:文化周刊
   第016版:文化周刊
中和处处“东坡痕”
“东坡美食”挖掘者
椰城水巷口今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