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229.77万个、登记求职者18.75万人、浏览量202.12万次——这是12月18日,“海南好就业”小程序的最新数据。
“海南好就业”小程序与覆盖全省各乡镇的261家就业驿站优势互补,致力于打造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就业便民服务圈”。
包括就业驿站在内,海南省着力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在省内外出彩又“出圈”。
时光回溯到2024年9月24日至26日,第三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全国赛在四川省宜宾市举办。海南省选派的3名选手,分别参加此次全国赛基层公共就业、职业指导和求职能力实训师资3个赛道的比赛,并提交7个项目成果案例。经过半决赛、总决赛比拼,海南省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指导两名选手跻身全国16强。其中,海南省选派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赛道选手苏琳婧夺得全国第八名,荣获“全国十佳选手”称号。
在此次全国赛中,海南省“三支队伍”(农村劳务带头人、乡村匠人、致富能人)因有效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获得优秀就业服务项目二等奖;海南就业驿站(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获得优秀就业服务成果二等奖;白沙黎族自治县推荐的以产业带动就业案例,获得优秀案例三等奖;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得优秀组织奖。
奖牌的光芒,不但映衬着全省人社(就业)系统无数默默奉献者的背影,而且照亮海南省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前行之路。
A
健全网络 以“就业驿站”为切入点
“细水长流”这个成语,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地做某件事,精细安排,长远打算。
在白沙黎族自治县,有一个细水乡,乡里有一个海南就业驿站细水站。正是靠着“细水长流”般的坚持,这家就业驿站逐渐成为周边居民求职、企业招聘的好帮手。
好帮手以精细服务赢得了好声誉。
在第三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全国赛中,白沙黎族自治县推荐的以产业带动就业案例,由海南就业驿站白沙细水站选送,获得优秀案例三等奖。
白沙是山大人稀的地方,有“山的世界、水的源头、林的海洋、云的故乡”之称。从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走出去”,海南就业驿站白沙细水站是如何获得全国奖项的?
“我们通过三种方式为居民就业和企业招工服务。”该驿站负责人王运洲说。
这三种方式为:一是通过线上宣传,让不是细水当地村民,但居住离细水乡不远处的附近求职村民可以了解岗位信息。二是线下的岗位宣传,让求职村民在驿站工作人员讲解下熟知岗位信息。三是在乡政府协助下进行岗位宣传,就业驿站收集岗位信息并发送给各村就业工作联络员,再由联络员将岗位信息发送到村小组社群,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岗位推介。
窥一斑而知全豹。海南就业驿站白沙细水站的运作模式,即以建设“就业驿站”为切入点,健全就业公共服务网点。
2022年5月26日,在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指导支持下,海南首家就业驿站乐东黄流站成立。截至目前,全省就业驿站已达261家,免费提供就业咨询、求职登记、信息发布、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
在这些就业驿站中,有50余家加挂劳动关系协调站,建成省级、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构建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就业服务网络,打通就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全省各就业驿站累计走访和接待劳动者65.6万人次,帮助32万人次劳动者就业。
“就业驿站”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就业服务名片,就业服务下沉基层的经验做法得到人社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推广。在第三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全国赛中,海南就业驿站(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获得优秀就业服务成果二等奖。
B
充实基层 以“三支队伍”为支撑点
由于定安县劳务带头人叶民龙树起了榜样,他所在种植基地多名农民工通过培训获得农机等驾驶证,在“家门口”转变为靠科技种田的新型农民。
而很少出远门的儋州市雅星镇人陆文菲,在当地劳务带头人介绍和带动下,成为福建省泉州市一家工厂的制造业工人。
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或跨省就业,劳务带头人起着示范引导和牵线搭桥的作用。
昌江黎族自治县乌烈镇务工能人王全明,已成为一个“老东莞”。“我在东莞闯荡了22年,近年来每年都会带动一些村民出省务工。”他说,在就业驿站等支持下,今年元宵节后发动了200多名亲友邻居,由该县政府部门包车、包餐直抵广东,都已在东莞的电子厂、食品厂、服装厂等企业务工。
2021年以来,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从扶持劳务带头人,扩大到扶持劳务带头人、致富能人、乡村匠人“三支队伍”。
为发挥他们各自掌握用工需求信息、身怀一技之长、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优势,2024年初,海南省印发“三支队伍”服务倡议、关于加快培育“三支队伍”的通知,广泛调动“三支队伍”带动就业积极性,助力提高“三支队伍”服务水平。
全省农村“三支队伍”人数,从2021年的1717人、带动就业2.5万人次,到2024年11月发展壮大为7006人、带动就业21.23万人次。
目前,全省持续开展各类能力提升、巡回讲堂、基层服务团等活动,将确保“三支队伍”在2025年底达到8000人的目标。
C
提高质量 以“品牌+培训”为着力点
“低空经济迎来新机遇,我们将更加注重‘飞手’培训。”12月11日,在海口举办的2024年海南省创业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中,海南正鹰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志福说,将提供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培训,以及无人机植保、测绘、货物运输、航拍和视频制作等服务。
不仅仅是“飞手”们在低空经济领域翱翔,海南省以“劳务品牌+技能培训”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其中,乐东黎族自治县推进“热带新农人—金钱树”劳务品牌建设,实现产值11.2亿元,带动就业3.2万人次,同时牵头在三亚、琼海、五指山、昌江、保亭等毗邻市县建立“琼海新热带果农”“五指山雪茄烟种植师”“南繁种农”等7个“热带新农人”子品牌,着力打造产业劳务品牌IP。
近年来,海南省贯彻落实人社部、国家发改委等20部门关于劳务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由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十九部门联合发布实施意见,以“省级打样、市县跟上、企业主唱、群众共享”的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劳务品牌建设。
在具体工作中,海南省人社(就业)部门与海南大学品牌研究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为全省劳务品牌建设提供咨询研究、发展规划、师资支持;面向社会征集一批“琼字号”劳务品牌,进行重点培育;组织劳务品牌部分企业、协会等制定品牌标准,提升品牌建设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连续两年举办全省劳务品牌交流推介活动,助力“海南黎锦工”“文昌鸡师傅”“琼派咖啡师”“椰嫂”“琼筑劳务——金牌住工”“琼海杂粮师傅”“热带新农人”“新能源汽修师”等劳务品牌亮相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成果展;“文昌鸡师傅”参加劳务品牌创新成果展示,进一步讲好海南特色劳务品牌故事,被评为“2023年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三亚市人社局在劳务品牌工作赛中荣获优胜奖,省人社厅获得优秀组织奖。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11月,海南劳务品牌共带动就业52.12万人次,培训14.16万人次,取得证书10.97万人次。
D
精准服务 以“数字+活动”为关键点
“当时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海南好就业’小程序上填写求职信息后,服务人员当天就推荐了多个岗位供我选择。”如今已在海南一家公司上班的残疾人王某激动地说。
像她这样的求职者之所以能及时得到帮助,是因为“海南好就业”小程序与就业驿站相结合,提供“线上+线下”服务。
据了解,“海南好就业”提供的服务包括:求职者按提示填写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意向岗位类别、意向工作地点等简要信息后,点击一次即可选择意向岗位;求职者完成岗位投递后,就业驿站管理员在管理后台进行批注,记录为求职者提供服务及求职进度等信息;当求职者使用电话联系功能时,就业驿站管理员会接听电话,“一对一”地为求职者解答问题并记录相关信息;各就业驿站管理员及时发布岗位信息,显示岗位名称、薪资、工作内容、岗位要求,便于求职者比对和选择。
以“数字赋能+专项活动”为关键点,海南省突出就业服务精准性。
以就业公共服务和失业保险经办需求为主要事项,2022年改造升级海南省公共就业服务管理系统,同步接入海南省政务一体化平台、“海易兑”财政资金支付平台,提高数据共享、证照互认水平。全省“一网通办”“全省通办”,稳岗返还、单位社保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事项实行“免申即享”“直补快办”模式,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促进应享尽享政策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采取“大数据+铁脚板”方式,开展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晴天行动”。目前,全省累计为4.29万名困难人员建立就业帮扶档案,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57万人;开展长期失业人员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为8.6万人建立联系服务登记表。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怎样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
“我们将持续推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下沉基层,把技能培训、招聘会等就业服务送到劳动者身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省人力资源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微表示,加强对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保持就业总体稳定,进一步探索“政策直达、信息到手、服务到家”的就业服务路径,更好满足群众就业服务需求,既体现就业服务的速度和广度,也体现就业服务的温度和精度。
(本版图文/平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