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整整5年,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高速发展,已基本实现了中央提出的争取三至五年赶上全国平均经济水平的目标。这一年,举世瞩目的洋浦经济开发区和海口保税区先后进行封关,投入运作,一批重点项目先后开工,国内外客商纷至沓来,海南大规模建设拉开了序幕。
■ 本报记者 王槐毓
建省办特区5年
改革开放
满园春色
1993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关键阶段。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改革目标,而作为改革试验田和开放窗口的海南经济特区,能否在全国改革开放这盘大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全国人民都期待着。
1993年4月12日至2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第三次来到海南,出席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5周年大会,同时视察了海口、三亚等5市县。4月17日下午,江泽民同志来到三亚小洞天旅游区视察。小洞天依山傍海,奇石耸立,水天一色。视察后,江泽民欣然题词: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
“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这是领袖笔端谱出的海南春天的旋律,这十个大字已成为海南美好形象的最佳名片。20年来,海南也在“春”中尽显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事业稳步前行,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江泽民在海南视察时指出,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窗口,要办得更活更实更富生机更有成效,继续当好“排头兵”,为全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发挥试验、探路和积极推动的作用。
改革开放是特区的优势和竞争力。1993年,洋浦开发区、海口保税区封关运作,以及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工,使海南又站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制高点,吹响了前进的号角。
企业法人登记
先上车
后买票
1993年4月8日,海南省政府颁布了《海南经济特区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按照“宽审批,严管理”的原则,把申办企业法人由审批登记制改为直接核准登记制,人们形象地将这种做法称为:先上车,后买票。
如今,投资者如果想在海南登记注册一家公司,只需拿着登记材料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即可,项目审批可延后再办,7天后可以拿着营业执照去开业。但20年前,投资者要成立一家公司却没那么简单:先到行业主管部门审批,投入注册资金,满足条件后,才能拿到营业执照。折腾下来,少则一个月,多则半年。
《办法》出台后,省政府3号楼工商执照办证大厅每天门庭若市,办证队伍排到大厅外,每天登记注册的企业达到了200至300家。这种办证热潮,持续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曾参与起草《办法》的省工商局干部曾照宇回忆,当时在全国还没有一个省份推行这项改革,虽然深圳也有这方面的尝试,但还没有完全推行“先照后证”的作法,只减少了部分审批项目。海南“先上车,后买票”的做法,极大地放宽了企业范围和开放了经营方式,企业有了一个空前的发展空间。
这项改革对海南意义重大,海南成了我国最早的企业家成长的沃土,甚至被誉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三大摇篮之一。如今,不少知名企业家,如冯仑、潘石屹等都是从海南起步,完成他们在全国叱咤风云前的积累。
椰风海韵醉游人
自信海南
展示魅力
1993年2月,省旅游局通过《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海南日报》等各大报刊,面向全国征集海南旅游主题口号和海南旅游标志,以加强海南旅游对外宣传促销,在国内外旅游市场树起“热带海岛度假旅游胜地”的旅游形象。当年全国各地应征“标志”稿件达800多份,“主题口号”1000多条。
年底,海南省旅游局组织相关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旅游标志”和“旅游主题口号”进行评选和审议。最终,省旅游局的张雄耀和省交通厅的陈电开不约而同写下的“椰风海韵醉游人”旅游口号被选中。
在创意说明中,张雄耀写道:海南是一个如诗如画的热带滨海旅游度假胜地,明媚的阳光、苍翠的椰树、美丽的海湾、天然的浴场、细软的沙滩、习习的海风、诱人的海鲜,足以令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那椰风海韵中深深地领略到一种古朴淳厚的野趣和热带情怀,如痴如醉,流连忘返,留下美好的回忆。
尽管已经20年过去,“椰风海韵醉游人”仍然是海南使用率最高的旅游口号,海南的椰风与海韵,仍然是最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最大卖点。
20年来,不知有多少游客,就是因为海南的椰风海韵,才来到海南来旅游,又有多少陶醉于椰风海韵的游客们,开始到这里度假,到这买房,成为新的海南人。
中国城
演绎激情
追寻梦想
1993年,海南演绎激情,也演绎疯狂。炒地皮、炒房子,炒期货,都是市民的热点话题。虽然炒的直接后果是“泡沫经济”,但当时的种种一夜暴富的神话故事,足以令人疯狂。1991年海南商品房价格才1400元一平方米,但两年后的1993年,价格达到顶峰,达到7500元一平方米。当年的疯狂,至今还令很多人记忆犹新。
在激情和疯狂中,1993年底,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位于海口市龙昆南路的中国城盛大开业。它号称是当时全亚洲最大的娱乐中心,营业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
“当时正值海南开发的高潮,一切都要与国际接轨,我们觉得海口应该有一个能够达到国际水准的夜生活场所。”回忆起当时的初衷,中国城集团董事长李康觉得,中国城是激情加理想的产物。“所有的东西都是最好的,超越了当时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最豪华的娱乐场所,因为我们觉得未来的海南就应该达到这样的繁荣程度。”李康说。当时他们提出的口号是:到北京登长城,到海南逛中国城。
中国城一开业,立刻成为海口夜生活的风向标。当时正值海南房地产泡沫的最高峰,用挥金如土来形容当时到中国城消费的客人一点都不为过。曾任中国城总经理的刘敏说,每晚中国城的停车场都会停上数百辆轿车,几乎全中国最豪华的车都能在这看到,仅一个夜总会,每晚的营业收入就达50万元,其中一个包厢,就创下一次消费10万元的记录。
后来,随着海南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海南经济跌入低谷,已经无力支撑起中国城这样的豪华消费,最后只能关门谢客。
每个当时在海南寻梦的人,或许都怀念1993年那段日子,他们怀念的不是纸醉金迷的生活,而是曾经的激情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