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首相日前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散布“中国威胁论”,宣扬以所谓“价值观”区分你我,并基于这一出发点讨论集体自卫权问题,这与其说是“对话”,不如说是拉帮结派。把参与对话者分成自己喜欢的人和讨厌的人,只跟喜欢的人谈合作,这就不能称其为“对话”了。价值观不同的人和国家,如何通过对话克服价值观差异,找到利益共同之处,这才是“对话”的真谛。
安倍政府鼓吹“价值观外交”和“自由繁荣之弧”,煽动对中国的戒心和对抗心,试图拉扯“中国包围网”。这些举动反而可能导致日本孤立。国际社会会质疑,日本为什么要对其他国家行使集体自卫权?为什么要出口武器?为什么要走上更容易发动战争的道路?其他国家可能反过来觉得日本才是威胁,开始包围和孤立日本。
■ 安倍的“积极和平主义”
是狭隘的思维方式
真正的和平主义,应该是不用武力去达成和平。以所谓“价值观”分类,把不同价值观的国家视为威胁,觉得应该一起拿起武器压制对方,这是安倍“积极和平主义”的思维方式。大家拿起武器保卫和平的想法太狭隘了。如果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就意味着与美国那样好战的国家一起参与战争,开启了通往战争的道路,而战争与“和平主义”绝对水火不相容。
和平主义是日本战后打造的“品牌”。日本战后制定了和平宪法,发誓不再战争,这种选择应该值得赞赏。拥有军队的思维方式与面向未来的时代要求背道而驰。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倍这些人不把“和平主义”当作日本的宝物。
■ 日本误读美国
对于日美联手压制中国的想法,美国并不赞成。安倍反复称日美的纽带很重要,以为这样就能讨得美国欢心。但他同时做出不少举动,比如参拜靖国神社,所以美国现在对安倍也有警惕。安倍政府应该更正确地去理解美国的意图。对于美国来说,中国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大,美国会越来越重视中国,日本应该在这种大趋势下考虑如何得到美国的认可,进而意识到除了大家一起合作没有其他出路。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信会议上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引发共鸣
我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倡议很感兴趣,特别是关于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提法。亚洲应该是一个整体,为提高亚洲整体信赖关系,大家应该互相合作。习主席呼吁亚洲各国合作为重,日本也应该表现合作姿态。现在的日本领导人没有这种合作的意愿是不行的。
在通往亚洲“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首先要克服邻国间的相互嫌恶感,改善国民感情。邻国之间感情对立主要是因为领土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需要从历史事实中找出解决方案。特别是日本,应该有更大勇气去正视历史事实。
■ 日本应正视历史事实
在钓鱼岛问题上,南京大屠杀问题上,我一直主张要正视事实,结果招来部分人的反弹。日本民众需要更多地了解历史事实,民众要有正视事实、承认事实的勇气。我本着这种想法,一直在发出声音,希望中国的朋友们也能知道,日本也有很多像我这样的人,很多日本人是想跟中国搞好关系的。
我觉得领土问题的解决并没有这么难。最核心的问题不能回避。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和周恩来总理之间提到搁置争议的事实是存在的,日方需要更好地理解两国领导人将争议问题留给后人解决的政治智慧。中日两国应该在教育、经济、环境、文化等各种领域创造合作机会,展开从高层对话到民间交流的各层面交往,特别是保持两国年轻人持续交流,从而逐渐改善两国关系。
■ 世界和平论坛具建设性思维
作为中国和世界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面向世界举办这样一个论坛,邀请世界各国领袖人物,为探讨如何构建亚洲和世界和平提供舞台,是非常好的事情。从中国发出的和平信号,对于亚洲全体的和平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和平论坛通过对话,存异求同,是具有建设性思维的论坛。
冯武勇 刘秀玲(新华社供本报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