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成林
守护生命,“救”在身边。近日,澄迈县福山、文儒、永发、中兴、仁兴5家120急救站正式揭牌启用,至此全县15分钟急救圈基本建成。危急重症,可就近急救,澄迈15分钟急救圈,将有效缩短服务半径,在最短时间内救治患者,这样的“绿色通道”,对基层群众来说,是实打实的利好。
危急重症面前,时间就是生命。可是,农村地域辽阔,居住分散,再加上地理条件的限制,台风等偶发气候因素的影响,以及急救车辆的不足等,在急救的反应时间上,相比城区,要长不少。比如,此前,在部分基层市县,急救时需从城区医院发车,抵达镇村救治点,往往需要40分钟左右,如果是偏远山村,甚至要1个小时,对分秒必争的急救来说,这显然是不利的。为此,打造15分钟急救圈,将急救资源向基层拓展,送到基层群众身边,就显得重要且紧迫,这是对群众生命健康的呵护,体现的是群众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急救时间缩短了,百姓的生命健康就更有保障了。
事实上,澄迈完善基层急救的实践,正是海南15分钟医疗救治急救圈建设的缩影。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将“15分钟医疗救治急救圈”明确列入2023年为民办实事事项,随后,通过增配救护车、车载设备等,健全急救网络,有效推动急救资源向基层下沉,缩短了救护时间,让群众的急救医疗需求有了更好保障。各市县基层急救条件有了极大改善,比如,万宁以市人民医院为中心,构建了“1+5”的急救模式,改变了以往急救车只能从市人民医院派发的状况;乐东新增7家乡镇120急救站,15分钟医疗急救圈初步形成……一个个乡镇急救站的设立,让生命通道更加畅通。
不断完善的“乡镇急救地图”,反映出各地对群众生命健康的关切,正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例证。更进一步看,为民办实事,不是简单罗列一下工作计划、任务安排,而是要突出一个“实”字,深入群众,触摸他们的所忧所盼,要脚踏实地,以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变化,将承诺兑现,将好事办好。如今,一个个乡镇急救站揭牌启用,接下来就要看,能否用好、用足。这就需要围绕群众痛点、急救效率,不断提升急救能力,比如,做好急救药品及设备的配置,确保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急救情况;加强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现场救护应急能力;加强急救档案管理,提高救援效率……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救护车的配置数量、分布情况,不仅关乎群众生命健康,同样关乎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更事关公共卫生安全风险防控等,意义重大。乐见各地各部门以更加务实的行动,推动急救资源向基层下沉,进一步完善15分钟急救圈,将一个个急救站打造成群众的安心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