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燕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印发《深圳市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从2024年1月1日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政策一发布,就引起广泛热议,媒体发起的“如何看待每天一节体育课?”投票调查显示,83%的网友“建议全国推广”。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育锻炼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出台多项政策,保证学生的校内和校外体育运动时间。教育部2021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二十七条也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将在校内开展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然而,在现实中,中小学校体育课往往处于“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窘境,要么课时不足,要么经常被语数英等科目占用,本应身强体健的体育老师时常“请病假”,据相关统计数据,全国能做到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学校不到60%。
体育课时不达标,被占用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孩子们体育锻炼时间不足,导致近视率、肥胖率越来越高,慢性病、心理疾病越来越多。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下降。这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严重,此前曾有媒体报道,一些高校男生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了,女生跑800米十分吃力,甚至有人调侃当代大学生成了“脆皮大学生”,“打了个哈欠下巴脱臼”“伸个懒腰脖子扭了”“打喷嚏导致腰椎间盘突出”……身体素质令人忧虑。
体育运动丢不得。从政府层面出台意见,将“每天一节体育课”写进课表,很有必要。这一方面从制度上保障了学生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并辅以各项配套措施,将学校体育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学校体育条件保障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督促学校真正重视体育课,杜绝体育老师“被生病”的情况,保障体育教学。另一方面,也在学生、家长心中和社会上营造了重视体育运动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培养运动兴趣、技能和习惯,促进他们身体健康发展。“每天一节体育课”看似挤占了文化课的时间,但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运动的调剂,学生的记忆力、专注力、思维能力等都会明显增强,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
运动习惯的养成,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足开好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不仅需要教育评价体系的改变、学校教学的改变,更需要社会全方位的理解和配合。期待“每天一节体育课”成为更多学校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