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习霁鸿
方言民歌,往往是一个群体对生活最真挚也最朴素的表达。曲调跌宕间,流转的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演变,激荡的是一群人的集体记忆。
独特的语言为它平添了一份神秘的吸引力,多元的艺术审美又支持着它走出自己的方隅之地,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海口市秀英区的石山民歌在列。
作为当地一种流传了200多年的文化,石山民歌记录了羊山地区的流变,也承载着当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一首民歌火山情
1月17日上午,忽隐忽现的阳光在火山岩的气孔之间跳动,一声嘹亮的歌声突然穿过稀薄的晨雾,在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美社村响起,打破了村子的宁静。
循着歌声看去,石山民歌传承人、年过七旬的王如宣正坐在村口的石凳上,和农闲的乡亲一道唱石山民歌。
石山民歌是琼北火山地区的民间歌曲,从流行的地域上来说,主要包括海口市秀英区的石山、永兴、长流镇,龙华区的龙桥、龙泉、遵谭镇及琼山区的龙塘镇等以“村话”为方言的地区,石山镇是其中代表。
王如宣介绍,石山民歌起源于石山镇,后来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又融合了中原、黎族、苗族、壮族等文化,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在曲体结构、调式音阶、节奏节拍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其曲体结构较为多样,灵活自由;曲调高亢嘹亮,雄劲有力,有罗尼调、喂加罗调、四公调、唉唉调、吱扎调、加肚妹调等;节奏节拍比较规整,形式涵盖了合唱、对唱、独唱等。
“简单来说,石山民歌就是一种带有音调的说话,就像顺口溜一样。”王如宣说。
民间自发的艺术大多都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内容。翻看王如宣随身携带的石山民歌本,里面的民歌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历史人文、风光景色、劳动生产、时政世态、婚姻爱情等各个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创作者们有感而发,近年来又创作了许多歌唱幸福生活的石山民歌。
“现在的石山民歌以宣传党的政策为主。政府需要宣传啥,我们就创作啥、歌唱啥。”王如宣指着村口的牌子:“喏,我们村是无毒村,也是远近闻名的和美乡村,在创建阶段,我们都创作了相关的石山民歌来作宣讲。”
除了抒发感情、宣讲政策外,石山民歌还能解决问题、调解纠纷。
“邻里关系同唇齿,理解包容赛远亲。社会是个大家庭,家和才能万事兴……”王如宣指着民歌本中的一首《劝和歌》,轻声唱了几句。“石山民歌在羊山地区有群众基础,用它来调解纠纷,比干巴巴讲道理管用。”他说。
古音古调焕生机
作为传承人,王如宣也曾时常发愁:石山民歌的受众主要是中老年人群体,年轻人则很少会唱。“尤其是儿童。很多儿童连本地方言都不会说,更不用说唱石山民歌了。”他长叹一声。
好在王如宣的忧虑近年来有所缓解——石山民歌的保护传承工作已经引起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且采取了许多措施。
保护的第一步是扩大其知晓面。海口市秀英区旅文局副局长蔡夫雄介绍,近年来,秀英区文化馆积极组织以传承人王如宣和王扬勋为主的石山民歌传承队伍,参加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等活动,并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火山文化节等系列活动,通过线下展演展示、线上直播等形式传播,吸引更多人注意到这一民间艺术。
另一方面,秀英区文化馆持续开展石山民歌进乡镇、进校园活动。例如2022年,秀英区文化馆就在石山镇中心小学设立了“火山山歌(即石山民歌)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并将石山民歌作为校本课程,邀请王如宣教授该小学音乐教师,再由老师对小学生进行授课。
“老师掌握了石山民歌之后,还能够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创编新时代的石山民歌。”秀英区文化馆工作人员黄慧芳说,除了教授学生外,学成的音乐教师组成了石山民歌传承研学教师团,结合现代音乐元素,对火山山歌歌曲进行编创,创新的演唱形式深受群众欢迎。
事实上,为了让石山民歌走出羊山地区、走出海南,秀英区文化馆也在努力蹚出一条符合当下时代需求的创编推广之路。
2023年11月,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原生民歌节在江西举办,秀英区原创石山民歌《火山谣》借机“火”了一把。
不同于绝大多数石山民歌完全采用石山方言演唱,《火山谣》是以普通话为主、石山话为辅。“我们打造《火山谣》这样的精品歌曲主要是为了宣传和传承石山民歌,如果纯粹是石山方言,大部分听众听不懂,无法学唱、跟唱,达不到最好的效果。”黄慧芳说,为了扩大宣传面,在原生民歌节的表演之后,秀英区文化馆又趁热打铁,迅速推出了《火山谣》的MV版、童谣版等不同版本,在多个平台播放。
正是因为相关部门单位对石山民歌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王如宣在古稀之年又重新忙碌起来,且甘之如饴。“大家都行动起来,石山民歌才能有未来。”他说。
海南代表性民歌
●儋州客家山歌
儋州客家话山歌,以男女声对唱的形式为主。五六十岁以上的客家人喜爱唱客家山歌,居住在客家人周边的黎族、苗族有很多老人也会唱客家话山歌。
●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是海南省地方民歌的古老歌种之一,流行于三亚崖城以西、乐东沿海等古崖州属地及东方感城一带。是以崖州客人(汉人)方言咏唱、格律异常严谨且自成一体、蔚起于古崖州“西六里”乡间并向四周传播的一种汉语民谣。
●黎族民歌
黎族民歌按其表现形式分为用黎语唱的传统古老民歌和用汉语海南方言唱的受汉族文化影响的民歌,多是独唱、对唱,用黎族特有的民乐伴奏,往往和音乐、舞蹈连在一起,歌谱曲,曲载歌,三者一体,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古风,讲究节奏韵律,易于上口传诵。
●苗族民歌
海南苗族民歌主要产生并流传于海南中部的环五指山苗族聚居地区。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歌词以七言四句为一节,用苗语押韵,结构严谨、格律统一,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民族风格。
●疍家民歌
也称咸水歌。用疍家话(粤方言)演唱,按唱腔不同分为咕哩梅调、木鱼诗调、白啰调和叹家姐调。各地咸水歌传承不同,往往没有统一标准的唱法,而是各具特色。
蔡佳倩 辑
本组图片均由海口市秀英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