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新
明代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琼北地区诞生了一座书院——石湖书院。这座书院的旧址就坐落于今海口市观澜湖旅游度假区、永兴西湖(因位于琼州府城西面而得名)边上,紧挨着绕城高速公路。它的出现,与一位辞官归里的明代进士有关。
石湖书院存在时间延续到清代中叶,影响久远,当地很多读书人都从中受益。
遗迹
据多种《琼山县志》《琼州府志》记载,石湖书院是明代进士、布政使司右参政郑廷鹄创建的。郑廷鹄是琼山府城西厢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郑廷鹄以母亲年老多病为由辞官回籍后,自费筑屋于石湖,创立石湖书院,著书立说,招徒讲学,远近慕名而来从学者甚多。
据已故文史专家王俞春考证,石湖书院一直办到清代中叶,永兴儒劳村进士王之藩、儒本村举人吴魁朝、王荣和府城城西高坡村举人邱将瓒、进士邱对欣、举人邱对勤,少年时都曾就近到那里读书,为个人的学业打下牢固的基础。
明代琼山(今海口)人才辈出,有“海外邹鲁”之美称。府城一里出三贤,有名声显赫的丘濬、海瑞和许子伟。郑廷鹄虽然名望不及丘濬和海瑞,但是他“会试名列第三”“殿试钦赐进士出身”,也足以让他声名远播,彪炳史册。以丘濬、海瑞、许子伟、唐胄、郑廷鹄为代表的先贤们,以他们的道德文章和家国情怀,共同书写了琼北地区厚重且辉煌的文化历史。
随着时光的流逝,郑廷鹄的名字已逐渐被历史的尘埃淹没,他创办的石湖书院,也早就湮没在西湖那美丽的湖光山色之中,但他热心创办书院的高俊品行,以及他的道德文章仍让不少后人铭记和传颂。
20世纪80年代,原琼山县政府拨专款复建石湖书院(亦称龙庙),90年代被海南省政府批准为“玉龙泉游览区”。书院里存有郑廷鹄1556年撰写的《玉龙泉碑》、明代天启三年(1623年)由博茂都士民所立的《亘古奇逢碑》、清代康熙十六年(1677年)琼总镇兵董国卿立的《神灵感应碑》和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当地士民立的《奉县给示碑》等珍贵的石碑。
在靠近西湖和书院遗址的山道上,竖立着一座石湖书院的标志性建筑——两米多高、由郑廷鹄亲笔题书“西湖”的石牌坊。到此一游的人们,都想穿越时空,去探寻这位石湖书院创建者的足迹。
宦迹
根据郑氏家谱资料,郑廷鹄的远祖世居汴梁(开封),祖父郑顺宗是这一支郑氏的迁琼始祖,先在府城绣衣坊创基,曾在达士巷建有郑氏府第,被时人称为“郑公福地”。
弘治十八年(1505年)郑廷鹄出生在琼山府城坊,15岁受业于塾师海贞范门下,聪明敏捷的他深得老师喜爱,后来成为海贞范的爱婿,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
若干年后,郑廷鹄还是海瑞的启蒙老师,以深厚学养和优良品行影响了海瑞。海瑞后来青出于蓝胜于蓝,但却没有多少人知道郑廷鹄就是他的蒙师。
郑廷鹄少年时求知若渴,面壁苦读。嘉靖七年(1528年),郑廷鹄中举。十年后他赴京师参加会试,名列第三,在两个月后的殿试中位列二甲第五十七名,被赐进士出身。琼州府城小西门曾有一座“会魁坊”,就是当年琼州和琼山官府为他所立的。
郑廷鹄勤能廉政,进入仕途不久就擢升为江西督学副使。江西是明代官办教育重点省份,能任江西“提学”实属不易,非才干和资望较高者不能充任。郑廷鹄任上“裁抑侥幸,周密章程,诸生翕然宗之”,当地学子非常佩服其学识和能力,都尊他为一代宗师。他曾在江西白鹿书院讲学,大裨文教。
郑廷鹄不但从政深受拥戴,还勤于修书和著述。嘉靖三十五年正当事业鼎盛时期的他,在江西任上届满之后,以侍养老母亲为由,辞官回籍,归隐故里。在陪伴母亲晚年和为母守孝期满后,郑廷鹄曾被朝廷召其回朝,但清节自励、无意仕途的他婉拒了朝廷的起用。由于孝行名动朝野,他在当时被誉为“人伦之鉴”“琼崖名士”。
著迹
临近晚年,郑廷鹄醉心于琼州西湖,便在湖边筑屋,建石湖书院,在那里读书、著述。
郑廷鹄著述颇丰,有《白鹿洞志》《藿脍集》《易礼春秋说》《兰省掖桓集》《经武七书注》《学台集》《石湖集》等数十种,但传世的不多,只有《石湖遗稿》等。
此外,他将丘濬的遗著《琼台吟稿》《琼台类稿》二书版本的讹误和缺漏,进行重新勘定后,合编为《琼台会稿》(1卷);他还参与编辑了中国兵家经典《武学经传》(40卷)这一皇皇巨著。
有人作过比较,认为郑廷鹄著述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在历代的琼籍先贤中,仅次于丘濬。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郑廷鹄卒于府城家中,享年58岁,被琼州官方列为乡贤。这位辛劳从政和著述的大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为没能完成家乡的志书《琼志稿》而留下深深的遗憾。
据了解,郑廷鹄和妻子海氏大安人的坟茔在澄迈县永发镇山头岭。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再次来到石湖书院的原址,满怀敬仰之情瞻仰郑廷鹄手书的“西湖”牌坊、“玉龙泉”等碑刻,感慨斯人已然不在,好在痕迹尚可寻觅。
本版图片均由 李幸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