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记者 孙慧
生机勃勃的自然界里,存在很多美妙的声音,流水、拂叶、雨滴、鸟鸣……这些声音是大自然的交响乐, 为我们带来无尽的愉悦和灵感。在海南岛上,有一种神奇的自然界声音让人过耳不忘,那就是海岸鸣沙。近年来,国内有专家团队在清水湾、神州半岛、木兰湾三个港湾的海岸线发现了鸣沙现象,这项研究成果被认为是我国地理学界一个重大发现,填补了中国没有海岸鸣沙的空白。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鸣沙被认为是自然界中一种神奇的自然现象。荒漠、沙滩,不同地方的鸣沙声音听起来也不同,有的“低吟”,有的“浅唱”,有的犹如犬叫,还有的“隆隆隆”响像打雷,让人不禁拍手称奇,会发声的沙子,到底有什么奥妙呢?
A
国内首批海岸鸣沙群在海南被发现
鸣沙又称为响沙、哨沙或音乐沙,常分布于沙漠和海滩中,被认为是一种神奇的自然现象。我国是记载鸣沙最早的国家。早在东汉时期,就有地方志书《三秦记》记述:“人欲登峰,必步入下穴,即有鼓角声,震动人足。”根据后人研究,这里所指的“下穴”就是敦煌鸣沙山下的月牙泉。
据不完全统计, 从20世纪初以来,全球已有十几个国家发现鸣沙现象,大约有100多处鸣沙群,主要分布在沙滩或沙漠。比如美国的长岛、马萨诸塞湾,英国的诺森伯兰海岸,丹麦的波恩贺尔姆岛,波兰的科尔堡,蒙古国的戈壁滩,智利的阿塔卡玛沙漠,沙特阿拉伯的一些沙滩和沙漠等,都存在鸣沙现象。
在海南岛的海岸鸣沙群被发现前,我国的鸣沙现象主要分布在沙漠地区,甘肃敦煌的鸣沙山、宁夏中卫的沙坡头、内蒙古的银肯响沙湾,以及新疆的五峰鸣沙山群等,并无海岸鸣沙的文献记载和新闻报道。
“海岸鸣沙被认为是优质沙滩的体现,这说明了这些沙滩和近海区域生态环境好。而且海南岛发现的三处海岸鸣沙群,填补了我国没有海岸鸣沙的空白,这是地理学界的重大发现。”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研究员屈建军说,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很多鸣沙资源已经逐步消失,鸣沙资源已经是一种濒危资源,此次在海南岛竟然发现了三处海岸鸣沙群,对于地理学界无疑是巨大的收获和惊喜。
为进一步研究和保护海南岛的海岸鸣沙群资源,2023年5月,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偲等专家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的名义向海南省政府发函,建议开展“海南岛海岸鸣沙群科学利用与保护”,并获得了海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同年6月,在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的协助下,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海南师范大学的专家组队赴清水湾、神州半岛和木兰湾进行了海岸鸣沙野外考察,考察内容包括采样、野外实地声学测试、室外分析等,对海南岛的海岸鸣沙群有了更深入的研究。
B
海岸鸣沙发声犹如女高音
鸣沙现象地域分布广,发出来的声音也多种多样。敦煌的鸣沙山,沙峰起伏,无边无际,每到晴天时,会听到鸣沙山响起的声音犹如丝竹弦声,为此也被人称为“沙岭晴鸣”。而美国夏威夷群岛中的高阿夷岛上的沙滩,脚踩上去会发出阵阵像狗叫一样的声音,人们也因此称之为“犬吠沙”。
鸣沙发声也不是随时可见。鸣沙现象一般发生在风和日丽或者是刮大风的天气下,或者是有人在沙子上踩踏滑动的时候,才会有声音响起。而在潮湿的天气、雨天和冬天,鸣沙一般都不会发出声响。
鸣沙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关于鸣沙的形成原理,国内外的科学家们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的观点不一。有的人认为,沙子和沙子之间形成的空隙是发声原因,这些空隙犹如一个个“音箱”,当沙丘崩塌或受到人为干扰时,引起这些沙子空隙间空气的振动,振动的频率与这个无形的“音箱”产生共鸣,由此发出声音。也有人认为,鸣沙的沙子经过长年累月的摩擦,在其表面形成蜂窝样状的孔洞,鸣沙的声音可能就是这些具有独特表面结构的沙粒之间摩擦共振造成的。
海南岛的海岸鸣沙发声是如何形成的?2023年6月,通过对三处海岸鸣沙群的野外考察,专家团队进一步明确,海南岛的海岸鸣沙现象形成原理应当与沙子的矿物质成分、粒度、波浪等因素有关系。
经专家分析,清水湾、神州半岛和木兰湾海岸鸣沙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这三地的海岸鸣沙颗粒不仅有良好的磨圆度,而且具有良好的“V”形撞击坑和化学溶蚀坑,这种发育良好的表面多孔状物理结构正是控制鸣沙发声机理的重要因素。此外,清水湾、神州半岛和木兰湾均位于海南岛东岸,具有波浪作用激烈、潮流较弱的特点,波浪是塑造岸滩剖面的主要动力条件。由于波浪对海沙的分选作用,海岸鸣沙的沙粒更为均匀、洁净。专家在考察中也发现,海南的海岸鸣沙广泛分布在潮间带和潮上带。
除了沙子成分、粒度特征、海浪等因素外,专家还将海岸鸣沙与沙漠鸣沙的音频进行声学分析对比。相比较起来,海岸鸣沙频谱较之沙漠鸣沙窄,高频成分占比高,声音相对尖锐。“海岸鸣沙的声音锐度高,相当于女高音,沙漠鸣沙的锐度相对较低些,相当于男中音。”屈建军说。
C
摸清鸣沙范围,加强科学保护
被海洋环抱的海南岛,拥有190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岸沙滩是海南岛最常见的,也是最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之一。发现海岸鸣沙群,这无疑又为海南岛的特色旅游锦上添花。
2022年6月,海岸鸣沙现象被发现后,陵水清水湾的景区、酒店等旅游企业很快就打出了“会唱歌的沙滩”的旅游招牌:“浪花轻拍银滩,脚踩上去,沙质细腻,发出银铃般的声音。”旅游广告中的浪漫表述,让游客们对清水湾产生了无限的遐想,想亲临体验。
而对于科学家们而言,更为关注的是如何保护住这难得的自然现象。“海南鸣沙环境受人为干扰较多,要吸取国外十几个国家因缺乏科学保护致使鸣沙丧失的教训,首先应该加强海岸鸣沙旅游资源的保护。”在考察团队递交给海南省政府的《海南岛海岸鸣沙科学考察报告》中,指出要加强鸣沙的科学保护与适度利用,可通过建立海南鸣沙旅游区,对该资源进行统一规划,通过分散人流和周期性封育等方式降低人为影响。
专家还建议,在海南岛开展全岛海岸线鸣沙科学考察,加强鸣沙的科学保护与适度利用。“应当继续扩大海南岛海岸鸣沙的科学考察范围,待全部摸清鸣沙区域后,统一列入保护范围。同时还要对海岸鸣沙形成的原理进一步深入研究,再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海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院长、教授赵志忠说。
屈建军则提出,由于国内外鸣沙资源相继衰退,鸣沙样品极具科学保存价值。为此,建议海南加强鸣沙科普宣传,在相关的景区设立海岸鸣沙科技馆,让游客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了解海岸鸣沙的相关科学知识,更好地保护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