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2月02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2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桄榔庵的乡音

  ■ 李焕才

  苏东坡被逐出官舍后,在儋州城南的桄榔林里买下一块荒地要结庐而居。乡民、当地读书人、莘莘学子一齐动手,只需几天便盖起了三间草房。他命其名为“桄榔庵”。他给朋友写信说:“初至僦官屋数椽,近复遭迫逐。不免买地结茅,仅免露处。而囊为一空。困厄之中,何所不有?置之不足道,聊为一笑而已。”

  苏东坡这一笑,笑出了随遇而安的超然心态:既然自己不属于朝廷,不属于官场,那就属于民间;此处村舍连环,鸡犬相闻,弥漫着人间烟火,太好了。何况,桄榔林周边都是簕竹,“竹树散疏影”,“涩簕暗蛮村”。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在百姓中的苏东坡出入有热情的问候,又有亲切的关照。“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米月无” 时,当地的朋友就拿来粮食,百姓们也送来红薯、芋头、野菜,夜里躺在床上听见嘈杂的猎鹿声,早晨就有猎人叩开他的柴门,以鹿肉相赠。桄榔庵里很热闹,当地的读书人来造访,外地和本地的学子来求教,黎民百姓也来做客。人们喜欢听这个学识渊博的人谈天说地,讲新鲜的事,讲有趣的故事,或者和他说笑逗乐。他经常和农民在桄榔林里席地而坐,天南地北地聊。他讲一阵,就轮到别的人讲。农民讲不出,他就让他们讲鬼的故事。苏过告诉人们,若有一天没客人来,他父亲就像身体不舒服。苏东坡也写信给苏辙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

  桄榔庵里常听到山歌,苏东坡学着唱。一天在田野里,农民送给他一个大西瓜,他头上顶着那西瓜踩在田埂上,边走边高兴地哼着山歌。一位老太婆送饭给地里的丈夫,见他调皮,像个大孩子,问:翰林大人,你现在和我们一个样,想来,是不是像一场春梦?他哈哈笑,索性叫她“春梦婆”。遇见春梦婆,他总要逗笑几句,甚至唱山歌逗乐。一次酒后,他干脆唱七绝诗与春梦婆对山歌。春梦婆口嚼槟榔,嘴唇乌黑,他唱道:“蓬发星星……朝朝送饭去寻夫……”春梦婆对回:“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得朝廷贬你不?”

  儋人黎子云居城东南,躬农圃之劳。苏东坡常和文友们在黎子云家喝酒、饮茶、吟诗、聊天。黎子云让出自己的房屋,建学堂给苏东坡讲学,依据扬雄载酒问字的典故,名其堂曰“载酒堂”,于是有了现在的东坡书院。酒后苏东坡从黎子云家回来常迷路,诗曰:“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那天下雨,他借农家的斗笠、蓑衣、木屐穿戴,走回家来。乡间小路泥泞,他歪歪斜斜踩着泥水走,一群孩子见老先生打扮成这个模样,身上又溅满了泥水,很滑稽,跟在后边哄笑。有诗曰:“野径行行遇小童,黎音笑语说坡翁”,“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回到住处,邻居们瞧着他发笑,连路边的狗也感到惊异,追着他吠……先生离开儋州了,却留下一幅妙趣横生的笠屐图。九百多年来,此图不断激发人们对先生在儋州岁月的回望和想象,又成为先生不拘不束性情的真实写照,更是先生和这片土地、土地上的人血肉交融的印证。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时政
   第004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5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6版:“营”在自贸港 “画”说新海南——优化营商环境专刊
   第007版:万宁观察
   第008版:本省新闻
   第010版:澄迈新发展
   第011版:专题
   第012版:定安观察图视
   第013版:昌江视点图视
   第014版:新海垦
   第015版:中国新闻
   第016版:中国新闻
   第017版:文化周刊
   第018版:文化周刊
   第019版:文化周刊
   第020版:文化周刊
编者按
科举史的华彩章
眉山生三苏
往意浩无边
《东坡咏春图》
桄榔庵的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