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2月23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荷兰人高罗佩和《大唐狄公案》
“东方福尔摩斯”诞生记
高罗佩与妻子水世芳和孩子的合影。 资料图

  ■ 金满楼

  近年来,以狄仁杰为核心人物的影视剧可谓层出不穷,如之前的《神探狄仁杰》及最近播出的《大唐狄公案》等,收视率都相当不俗。这些看似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有一位幕后功臣,这就是“狄系列”的原创作者、荷兰外交家高罗佩。

  塑造“东方福尔摩斯”

  1910年8月9日,高罗佩生于荷兰扎特芬,由于其父是荷兰驻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的军医,他的小学时光主要在爪哇岛上度过。20岁那年,高罗佩进入莱顿大学读书并以汉学为专业。之后,他又进入乌德勒支大学东方学院继续深造,并获得东方学博士学位。

  1935年后,高罗佩进入外交界并先后供职于荷兰驻东京、重庆、华盛顿、新德里、贝鲁特、吉隆坡等地的领事机构。在仕途上,高罗佩堪称一帆风顺,他从秘书、参事一路做到大使,但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不是外交成就,而是其独到的汉学研究和狄仁杰系列小说。

  二战期间,担任荷兰流亡政府驻重庆使馆一秘的高罗佩辗转来到重庆。在此期间,他偶然读到一本名为《武则天四大奇案》的公案小说,由此引发了他的极大兴趣。据其自述:“我在研究汉语与中国历史超过15年后,在1940年偶然看到一本由18世纪无名作者所著的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从此对中国罪案文学发生了兴趣。我将它译成英文,并于1949年在日本东京出版,名为《狄公案》。在当时中国与日本的图书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翻译拙劣的西方三流惊悚小说,我便下定决心要亲自实践写作东方背景的侦探小说,主要是为了向东方读者证明,他们的古代探案文学中拥有丰富的现代侦探小说素材。”

  高罗佩以狄仁杰为主角的全新侦探小说出版后大获成功,西方读者很快被“狄大法官”的神奇断案所吸引,英文版的“狄仁杰系列”也由此一发不可收拾。之后,高罗佩一鼓作气,他在之后十余年间陆续创作了《迷宫案》《黄金案》《铁钉案》《四漆屏》《湖中案》等23部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最终构成了高罗佩的“狄仁杰系列大全”《狄公断案大观》。

  自问世以来,《大唐狄公案》在西方风靡一时,并由英文译成法文、德文甚至瑞典文、芬兰文、克罗地亚文等十几个小语种。在过去几十年里,《大唐狄公案》不断再版并屡次拍成电影,如美国影片《庙祟案》即抽取了其中片段作为电影的脚本。由此,Judge Dee(狄公)成为西方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并获得了“东方福尔摩斯”的美称。

  为“东学西渐”做贡献

  《大唐狄公案》全书约130万字,讲述狄仁杰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任职所侦破的诸多疑难案件。在故事推进的同时,高罗佩以简约平直的文笔勾勒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其中如各地的人情地貌、典章名物、风俗习惯、衣饰美食等大多经过翔实考证,这也彰显了高罗佩多年积累的汉学功底。

  从写作风格上看,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公案小说,也有别于福尔摩斯、亚森·罗平之类的西方侦探故事。它将中国古代破案故事与西方侦探术、犯罪学、心理学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融合东西,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故事场域。

  高罗佩曾说,他一生中“一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职业,但工作只有暂时意义;汉学是他的终身事业,学术有永久价值;写小说是他的业余爱好,只是消遣。但有意思的是,恰好是他的业余爱好,为狄仁杰乃至中国文化的“东学西渐”做出了最大的贡献。事实上,高罗佩《大唐狄公案》系列的影响力大大超过了其他汉学家的任何一部中国学著作。一般的西方人,他们了解中国往往就是从《狄公案》开始的。

  狄仁杰是唐朝名相,为人刚正不阿,大智大勇,断狱如神,一向是中国古典小说、戏剧或评书的热门人物,但更知名的小说人物如包公,却未能像狄仁杰那样走出中国并在西方文学世界里占有一席之地,这不得不说与高罗佩的才华与努力是分不开的。

  高罗佩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抓住了东西方读者的兴趣聚焦点,以英文为媒介并突破性地采用了西洋侦探小说的笔法,将狄仁杰和丰富多彩的中国历史文化介绍给西方读者,这对于中国传统的公案小说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变革。高罗佩所创造的《狄公案》文化奇迹,成为了西方读者了解中国的一个特殊窗口,其影响之深远,不容低估。

  用白话文、文言文写作

  在重庆期间,高罗佩与同在外交界的江苏名媛水世芳坠入爱河并缔结异国婚姻。水世芳是清末名臣张之洞的外孙女。高罗佩有4个子女,其中也有以汉学为业的。

  高罗佩的本职工作是外交官,但他同时拥有“汉学家、东方学家、翻译家、小说家”等多个头衔。不仅如此,高罗佩还是一位收藏家与鉴赏家,诸如古琴书画、瓷器瓦当、佛像木雕等,都是他的收藏对象。东方文物的集散地,如北平琉璃厂、东京神田区、伦敦旧书店,都是他流连忘返之处。据其子威廉回忆,某次为了买一座观音像,全家啃了好几个月硬面包。对于收藏,高罗佩不买稀世之珍而偏爱残缺古物。他有一句名言:“一张油漆剥落的古琴,仍可奏出高山流水之曲;名瓷之碎片,也不失为粉定龙泉。”

  高罗佩一生迷恋中国文化,从20岁起就开始练习中国书法,其所独创的“高体”,笔力雄健,风姿高迈,偏于行书与草书之间,独具一格。

  由于工作的缘故,高罗佩在多个国家的不同城市任职,但唯独不变的,是他的中式书斋与格局:书桌上永远整整齐齐地摆着文房四宝,一张紫檀嵌花卧榻静待着主人,书橱里堆满了多方收集来的古书,正可谓“图书满架,落叶满床”,好一派中国古代文士的气度。作为一个西方人,高罗佩不但能熟练运用白话文,而且还能用文言文写作,中国古代的律诗、绝句也都随手拈来,这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1967年,57岁的高罗佩英年早逝。在其并不算长的生涯中,留下了大量的著作。除去《大唐狄公案》系列,高罗佩还撰写了近十部极具学术价值的著作,如《琴道》《砚史》《秘戏图考》《中国古代房内考》《长臂猿考》等。近年来,这些作品也都被翻译成中文返回国内,这种中西文化的“逆交换”现象,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3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4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5版:“营”在自贸港“画”说新海南
   第006版:深读·海南
   第007版:本省新闻
   第008版:新海垦
   第009版:澄迈新发展
   第010版:中国新闻
   第011版:中国新闻
   第012版:世界新闻
   第013版:文化周刊
   第014版:文化周刊
   第015版:文化周刊
   第016版:文化周刊
由“北燕南渡”到“冯冼联姻”
“东方福尔摩斯”诞生记
琼州府城闹元宵